• 如何看待當下全球海工裝備建造市場

    2017年上半年,全球海上油氣開發熱情有所恢復,運營市場觸底企穩,結束了油價下滑以來的單邊持續惡化,但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面并未扭轉,船東和船廠依舊身陷囹圄,海工市場仍在寒冬深夜,黎明曙光無處捉摸。

    面對市場萎縮、需求結構改變以及庫存高壓,突破重圍,轉型升級,探索新的業務領域和發展模式,已成為建造企業生存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海工裝備成交額低位回漲,浮式生產平臺一枝獨秀

    2017年上半年,在多個大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的帶動下,全球海工裝備累計成交68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82%,超出2016年全年成交量約30%,但仍較2011~2013年同期水平相去甚遠。從裝備數量來看,上半年累計成交40艘/座,與2016年同期的41艘/座處于同一水平。總的來看,海工建造市場仍然處于歷史低位,特別是鉆井平臺領域,已經連續13個月沒有訂單成交。

    浮式生產平臺方面,扭轉2016年幾乎零成交的局面。油價下滑以來被延期擱置的浮式生產平臺項目重新上馬,新訂單大量浮現,2017年上半年累計成交13座/艘、57億美元,遠高于2016年同期3艘/座、4億美元的成交水平,以金額計,占據2017年上半年成交總量的83%,同比增長約67個百分點。具體包括Mad Dog 2半潛式生產平臺、South Coral FLNG、Liza FPSO、Ca Rong Do TLP以及6艘FSRU和3艘FPSO/FSO改裝。其中僅Mad Dog 2半潛式生產平臺和South Coral FLNG兩份訂單金額就高達38億美元,占據浮式生產平臺訂單總量的67%,占據全球各類海工裝備成交總額的一半以上。

    海工船方面,受
    風電類海工裝備訂單的支撐,2017年上半年成交水平與2016年同期相當,累計成交27艘/座、11億美元,以金額計上漲約11%,在全球海工裝備成交總額中的占比約為17%,同比下滑約25個百分點。其中海工支持船成交3艘小型船,價值量極低;海工調查船成交2艘,包括1艘價值量較高的大型多功能物探船;海工作業船依舊是海工船成交的主力,2017年上半年累計成交22艘/座、8億美元,以金額計,占據海工船成交總量的74%,主要包括海上風電相關船舶、模塊運輸船、起重船、自升式服務平臺等,其中11艘與海上風電相關,訂單總額約為5億美元,占據海工船成交總金額的一半左右。

    (二)韓國接單額扶搖直上,重登全球第一寶座

    由于訂單結構改變,2017年上半年全球海工裝備主要建造國市場份額也隨之突變,韓國憑借在大型浮式生產平臺方面的建造優勢和經驗以及積極的搶單策略,攬獲絕大多數浮式生產平臺,共計承接海工裝備5艘/座、45億美元,是2016年同期的二十倍,占據全球66%的市場份額,時隔多年之后重登全球第一寶座。新接訂單包括Mad Dog 2半潛式生產平臺、South Coral FLNG和3艘FSRU,除2艘FSRU由現代重工承接外,其他訂單全部落入三星重工。 中國方面,憑借在海工船方面的建造優勢以及部分生產裝備方面的突破,2017年上半年累計承接各類海工裝備23艘/座、15億美元,以金額計,同比上漲381%,市場份額為22%,把守全球第二的位置。具體來看,中國承接了19艘海工船,總價值7.6億美元,同時還斬獲4艘浮式生產平臺,包括滬東中華承接的2艘大型FSRU、上海外高橋承接的1艘新建FPSO以及舟山PaxOcean承接的1艘小型FSRU。

    新加坡方面,接單延續2016年以來的頹勢,2017年上半年僅接獲3份訂單,由于全為升級改裝訂單,總價值量不足1億美元,包括兩艘FPSO改裝訂單以及一艘起重船改裝訂單,全部由吉寶船廠承接,勝科海事一無所獲。此外,吉寶岸外與海事下屬Keppel FloaTEC獲得越南國內第一座張力腿井口平臺Ca Rong Do TLP建造項目技術及管理服務合同,合同金額約為4000萬美元;吉寶船廠一艘FLNG改裝訂單也于2017年上半年生效。

    (三)裝備價格持續低位,二手交易量猛增

    需求嚴重萎縮,海洋工程裝備價格受到持續壓制,在2016年下半年滑入谷底之后始終保持低位。2017年6月,35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惡劣海況半潛式鉆井平臺和超深水鉆井船新建價格分別為1.55億美元、4.5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連續一年處于該水平;120噸系柱拉力和200噸系柱拉力三用工作船新建價格分別為1950萬美元和4414萬美元,3200載重噸和4500載重噸平臺供應船新建價格分別為1942萬美元和3237萬美元,較年初基本持平。


    二手裝備價格方面,以鉆井平臺為例,2017年6月,2000年以來建造的35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二手價格為6500萬美元,較年初下滑約1000萬美元,第六代浮式鉆井平臺二手價格為2.5億美元,與年初持平。但是從實際成交情況來看,部分裝備已經嚴重低于該水平,如Rowan收購巴西國油的兩座自升式鉆井平臺(建于2013年)單價僅為3000萬美元。二手裝備價值嚴重縮水招引Borr Drilling、Ensco、Shelf Drilling等買家大規模出手收購,2017年上半年,鉆井平臺二手交易量已經達到37艘/座,相當于2014~2016年交易總量。

    (四)交付幾乎陷入停滯,船東撤單行為明顯增多

    裝備供應過剩,租約難尋,船東財力匱乏,大批在建或已建成裝備難以實現交付,即使部分裝備完成技術交船,但仍滯留船廠碼頭,未實質性交付,2017年上半年全球海工裝備按期交付率處于極低水平。根據2017年年初計劃,2017年上半年全球應交付各類海工裝備561艘/座,但實際僅交付112艘/座,交付率為20%,特別是鉆井平臺,上半年僅有7座實現交付,交付率為8%,海工船交付率也由2016年的40%降至20%。中國方面,交付率依舊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按期交付率僅為14%。

    不同于前兩年,船東受市場長期拖累,經營已經難以為繼,處于崩潰的邊緣,亟需優化資產結構,減輕負債壓力,同時也基本上放棄了短期內市場能夠回暖的奢望,導致船東越來越傾向于撤單,市場撤單行為因此增多,尤其在中國船廠。2017年以來,國內有大船海工BT-4000半潛式修井平臺、山海關船廠3座自升式鉆井平臺、振華重工2座自升式鉆井平臺、上海外高橋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等遭撤單,國外也有三星重工1座半潛式鉆井平臺、波蘭Remontowa船廠1艘平臺供應船等遭撤單。

    (五)建造企業深化調整,求生存尋突破

    該場曠日持久的市場風暴使得建造企業病痛纏身,接單難、庫存壓力大等諸多問題迫使企業收縮調整產能,探索庫存處理方式,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產能調整方面,新加坡吉寶岸外與海事有計劃關停位于新加坡9個廠區中的3個,并封存兩個海外船廠,上半年已經將吉寶荷蘭船廠出售;勝科海事計劃提前歸還租用政府的廠地,將生產集中在Tuas Boulevard船廠;現代重工停用群山船廠海工H塢,預計至2017年底,現代重工11個大塢中將有4個正式停用;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計劃關閉主要生產鉆井船、FPSO船體等海工裝備的愛知工廠;川崎重工則更是決定退出海工領域。

    庫存方面,由于常規的轉售在當前市場情況下難以實現,建造企業在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成立基金、資產管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光租、自身運營等方式,目前已經有企業解決了少量庫存問題,如招商局重工成功將兩座自升式鉆井平臺光租至中東地區,中集來福士借助自身的運營能力為“藍鯨”尋得租約。與此同時,建造企業也在積極同金融機構進行接洽,探索債轉股等方式緩解庫存帶來的資金和債務壓力。

    業務拓展方面,面對傳統業務發展停滯的事實,很對企業開始尋求突破,開拓新的業務領域。2017年以來,海上漁場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武船集團獲五座全球最大深海漁場訂單,中集來福士獲得一份潛在價值高達2.5億美金的養殖網箱建造意向書,并獲得國內首個深遠海智能化網箱訂單。同時,眾多企業也在積極發展LNG相關裝備,儲備相關技術,惠生海工新型浮式LNG電站解決方案、現代重工小型FSRU開發項目、勝科海事LIQUI-MAXTM型FLNG、韓進重工2.5萬方FSRU、中集來福士50MW燃氣輪機浮式電站、100MW燃氣輪機浮式電站和24000立方米LNG-FSRU等均瞄準LNG市場。此外,部分企業也在拓展上游運營服務業務,如福建船舶工業集團成立專業化公司發展海上風電運維業務。

    來源:中國船檢   金航 彭飛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