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報道,1月25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山東省長龔正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要強化陸海統籌,整合沿海港口資源,優化口岸布局,謀劃推進青島港、渤海灣港、煙臺港、日照港四大集團建設,適時組建山東港口投資控股集團公司。
資料顯示,山東省擁有青島、日照、煙臺3個全國主要港口,以及威海、濰坊、東營、濱州等4個地區性重要港口。而從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來看,青島港集團、煙臺港集團和日照港集團均已成立,但《航運交易公報》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并未查詢到渤海灣港集團的信息。
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渤海灣港是指濰坊、濱州、東營一帶的港口。此外,如其他地區的港口發展情況一般,山東地區各市屬的港口企業也并不是一家,推進青島港、渤海灣港、煙臺港、日照港四大集團建設,即是先將市內的港口資源進行整合。這是第一步,至于下一步成立省屬集團,則要待適合時機。
上述人士認為山東的港口整合方式頗有水平,可以明顯看出,山東希望分步實施港口整合,整合市屬港口資源之后,再視整合效果進行第二步整合。各省的情況差異很大,目前來看,還沒有一種絕對有效的成功整合模式,在交通運輸部推廣浙江整合模式的情況下,山東的方案也是有智慧和需要勇氣的。
該人士進一步向《航運交易公報》記者表示,山東渤海灣幾個港口的單體規模均比較小,但是所屬市級部門又不愿意被省內其他大的港口整合吃掉,于是就考慮將幾家體量小的企業整合在一起。這是利益博弈的結果。
自2015年以來,國內港口開啟整合大幕,先是浙江省挑頭成立浙江海港集團,整合區內五大港口;隨后,河北、江蘇、遼寧、海南、福建、廣東等地區也謀劃港口資源的整合,以減少同質化競爭和更高效配置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山東省的港口整合動作稍顯滯后。
但港口低端競爭的現狀在山東也存在,為此,2016年年初,山東省政府發布了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全省進一步優化沿海港口布局規劃,調整港區功能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促進實現港口間的合理分工與協調發展。
如今,山東省也正式加入了國內港口整合大潮。此前在2017年10月18日,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樊軍曾表示,山東將統籌省內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領域國有資源,打造大型企業集團。根據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編制的《山東沿海港口布局規劃修訂(2016—2030年)》,山東省將打造以青島港為龍頭,以日照港和煙臺港為兩翼、以半島港口群為基礎的東北亞航運中心。
青島港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通報數據顯示,2017年截至12月28日,山東省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5億噸,總量居全國第2位。其中,外貿、金屬礦石、液體散貨,均居全國第1位。在全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青島港、日照港和煙臺港分別位居第5位、第9位、第10位,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1億、集裝箱1830萬TEU,日照港和煙臺港均突破4億噸。
而在該區域內,主營港口業務的上市公司僅有青島港(06198.HK)和日照港(600017.SH)兩家。但多家港口運營商已經表現出登錄資本市場的打算。
威海市國資委曾在2017年6月披露山東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資擴股,將啟動A股上市的消息。公開信息顯示,增資前的三大股東是威海港集團、大連港務局、山東創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分別持股64.79%、9.97%、8.13%,實際控制人為威海市國資委。
隨后不久,在香港上市的青島港也發布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上市。目前內資股股東中,青島港集團持股58.35%,系第一大股東,第二和第三大股東為上海中海碼頭發展有限公司、碼來倉儲(深圳)公司,分別持股16.82%、1.86%。
此外,煙臺港集團也曾醞釀A 股上市,早在2009年,煙臺港集團就引進寶鋼集團、中海集團、國投開發公司,共同設立煙臺港股份有限公司,并曾計劃讓煙臺港股份在3~5年內完成上市。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賈天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