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無”船舶如何清剿“斷根”?




    “三無”船被扣押上岸。(余建文 曾鋼 攝)

    7月中旬起,一場聲勢浩大的“三無”船舶清剿戰在我市各地打響。

    “陸上有‘黑車’,海上同樣有‘黑船’”。寧波是海洋大市,光登記在冊的合法漁船數就有4400多艘,但混雜其間的涉漁“三無”船舶,長期以來打而不絕,讓漁政執法部門頭痛不已。

    清剿“三無”船舶,是“平安寧波”建設中筑牢海上安全防線的關鍵一環,重要性不言而喻。“三無”船舶為啥禁而難絕,癥結何在?打贏這場清剿戰該怎么做?如何建立長效機制,防止“三無”船舶去而復返?日前,筆者來到漁政執法一線,尋找答案。



    給“三無”船編號。(余建文 朱妍 攝)

    陸海聯動地毯式排摸嚴打

    象山的漁船總數占到全市7成,也是“三無”船舶藏身最集中的區域。7月24日凌晨5時,天色才放亮,象山縣海洋漁業部門聯合公安邊防、海事、港航及相關鎮鄉,開展清剿“三無”船舶雷霆行動。

    執法船從石浦漁政碼頭出發,往鶴浦、高塘島方向巡查。當航行至鶴浦一級漁港三號碼頭附近時,執法人員發現了目標,隨即上船檢查。這條船的船號有明顯涂改痕跡,艙內沒有船舶“銘牌”,也沒有相關船證資料等,被當場暫扣。

    當天的行動,該縣共出動執法船9艘,調用民用船舶18艘,出動人員200余名,并在石浦、鶴浦、高塘島3個重點漁業鄉鎮的9個區域,海陸并進開展清剿行動。縣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前期鄉鎮漁業協管員仔細排摸、不定期海上檢查執法、蹲點蹲守等方式,對轄區內所有漁港、岙口及海島開展聯合清港行動,力求“不漏一船,不落一人”。至7月31日,該縣共查獲“三無”船舶85艘,已拆解34艘。

    根據市里的統一部署,組成市清剿“三無”船舶專項行動聯合指揮部,對涉漁“三無”船舶以及未納入區縣(市)政府規范管理的“三無”釣魚船(艇)、交通船、運輸船、休閑船(艇)、養殖自備船等進行專項整治。市“一打三整治”協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專項清剿行動,不光是漁政部門一家“嚴打”,還集合了公安、海事、港航以及沿海各地政府部門力量,開展聯合執法,實行無差別打擊,堅決遏制“三無”船舶反彈勢頭。

    從7月中旬起,專項行動陸續開展聯合清港行動,市級層面對象山港、杭州灣、三門灣等重點港灣、港口和海域開展每月一次的聯合執法清剿行動,各區縣(市)對轄內所有涉海區域開展全覆蓋、地毯式聯合清剿行動,重點打擊船長12米以上的“三無”船舶。

    7月15日,中國海監7028船在三門灣海域查扣4艘涉嫌非法捕撈的“三無”船舶。7月25日至26日,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在江浙交界海域、象山港和城區內河三線同時作戰,一舉查獲涉嫌違法捕撈、轉載漁船(漁運船)7艘、涉漁“三無”船舶2艘和內河非法電捕漁船6艘。據統計,從7月12日開展專項行動以來,10多天時間,全市共計出動執法船艇及輔助船艇177航次,出動執法人員1275人次,累計查扣涉嫌“三無”船舶232艘,完成第一階段任務。



    等待拆解的“三無”船。(余建文 朱妍 攝)

    取締“三無”船難在哪——

    藏身隱蔽利益驅動風險大

    上周末,筆者來到位于曉灣港的象山縣違規船舶扣留所。這里停放著幾十艘被扣留、等待拆解的“三無”船舶,大的漁船、漁供船有30多米長,也有不到10米長的木制漁船和排筏。一名執法人員正在給幾條暫扣船編號,“都是這幾天扣下的,來自哪個鄉鎮要標清楚,以便下一步處置”。

    象山縣海洋聯合執法中心主任張生榮說,涉漁“三無”船舶是危害海上漁業安全生產的一枚“毒瘤”。“三無”船干的是偷捕,而且船上安全設施不全,“偷跑”出海,雷達又監控不到,很容易釀成大禍。

    據介紹,我市現今查扣的“三無”船舶主要有三類,一種是大型的“三無”漁船、漁供船,多是2014年拆船減產時船主不愿上繳,偷偷“潛伏”下來的。這些船自己編了船號,或者套用他人的船號,隱藏在眾多的漁船中,光憑外觀很難分辨。另外兩類是簡易的排筏或者泡沫板材所制的小船以及冒充養殖輔助船的“三無”船,個頭不大,造價低的只要幾千元,在近海從事偷捕、載客海釣等。因為違法成本低,船主抱著“查到被拖走不可惜,沒查到繼續干”的心理,這也是“三無”船打而不絕,反復“回潮”的“主力”。

    清剿“三無”船,首先是發現難。張生榮說,象山岸線長,島多港密,“三無”船混在全縣3000余條合法漁船的“叢林”中,僅憑現有的漁政執法力量,一艘艘地查,顯然力量不夠,“每年,我們蒙著眼都能查到50余條,可見隱藏的‘三無’船數量不是個小數目”。其次是執法難,特別是海上執法,頻遭抗法,風險很大。7月26日凌晨,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接到邊防部門報告,象山港大橋海域有非法“三無”鋼管船載客赴大橋橋墩處進行釣魚。執法快艇和護漁船立即趕過去,“三無”船見狀,慌忙向岸邊逃竄。眼看“無路”可逃,船主竟然跳進海里,游至養殖區抗法,后被執法人員救上了船。還有一個因素是,沿海鄉鎮部分干部、村民對“三無”船的存在,睜一眼閉一眼。張生榮說,每個漁村有幾條“三無”船,都是誰在干,當地村民一清二楚,但很少有人向執法部門舉報。

    怎樣防止“三無”船反彈——

    發動群眾網格化長效治理

    張生榮說,這次象山清剿“三無”船舶行動,實行全縣總動員,剛猛有力,震懾力較大。經過這次清港,沿石浦港區域“比較干凈了”。但他同時表示,“漏網之魚肯定有。清剿‘三無’船舶是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打一場仗就‘斷根’”。

    這次清港行動查扣了為數不少的玻璃鋼快艇,如何處置?這讓執法部門犯了難。據悉,這些玻璃鋼快艇是當地漁民自行購買的,平常用來釣釣魚,或者出海玩耍下,相當于小型的休閑釣船,一般10幾萬元一條。據估計,整個象山類似快艇有100多條。

    市漁政部門同志介紹,這類快艇最早在舟山出現,這兩年向寧波蔓延。這種快艇能不能用?該由哪個部門監管?目前相關管理職責還不明確,存在管理空白。象山縣給出初步意見,快艇長5米以下的,以“三無”船論處;長5米以上的,納入規范管理。

    根據市里的部署,清剿“三無”船舶專項行動要一直持續到11月底,在大力清查存量的同時,各地還將組織開展修造船廠(點)檢查,重點檢查是否存在無證無照經營或非法改建造船舶現象。查獲的新建、新購“三無”船舶,要追查源頭,嚴厲查處。

    清剿“三無”船舶,關鍵在于清除其賴以藏身的“土壤”。這次,象山縣采取有獎舉報的辦法,市民提供有效線索,最高獎勵5萬元。張生榮說,有獎舉報對清剿行動作用不小,還要繼續下去,而且以后清港要采取突襲的辦法,把一部分先期“逃出去”的“三無”船抓回來。“明確是‘三無’船的,堅決按有關法規,加快拆解。船主不愿自行拆解的,由政府組織,強制拆解,不留后患”。

    清剿“三無”船舶既是維護公平正義的亮劍行動,也是抓好漁業安全生產的治本之舉。象山縣在嚴打嚴查之外,積極研究落實嚴管制度,對雇傭和允許“三無”漁船作業的行為嚴肅處罰,防止非法改建造漁船下水作業。同時加大科技投入,運用北斗系統、固定定位儀、港口視頻監控、船位動態手機APP等先進通信手段,實時全程掌控船舶動向,讓“三無”漁船“出不了海、無處作業”。張生榮說,下一步準備把“三無”船的排查、管控納入村、鎮網格化治理和基層服務站考核中,推進專群結合管理模式,實現長效管理,讓“三無”船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來源:寧波日報 (記者 余建文 象山記者站 陳光曙 通訊員 曾鋼)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