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節,在大家歡度國慶、休閑旅游的時候,海上發生了一件大事。10月2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美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島礁鄰近海域發表談話,9月30日,美國海軍“迪凱特”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中國海軍170艦迅即行動,依法依規對美艦進行識別查證,并予以警告驅離。
海軍170艦就是有海上神盾之稱的052C型驅逐艦“蘭州”號。畫面中“蘭州”艦面對侵入我領海的美艦,從美艦側面高速切入其前方的舉動,被網友盛贊“中國海軍勇姿2.0”。
值得一說的是,“蘭州”號以及不少海軍艦船,都是在江南造船廠下水的。長興島這個海洋裝備島背后,凝結著一代代人的辛勤付出。
一
眾所周知,振華港機現在應叫振華重工了。2001年搬遷至長興島馬家港以西至油簍口建廠,3公里長岸線,一期占地1000畝左右,年初基建,年底就投產。
江南造船廠因上海世博會用地急需騰出南浦大橋以東,浦江兩岸大片土地。2004年開始在躍進港西邊、前衛七大隊、躍進村范圍動遷農戶,在約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吹沙填土基建上馬,2006年投產。
接著滬東造船廠在元沙西鎮港南合心村新建村范圍大規模吹沙填土動遷基建,大批造船設備安裝就位,日夜不停開挖船塢,不久也投產了。
繼而崇明縣政府在江南大道北側規劃9平方公里作為配套工業園區也開工興建。
緊接著中國海運在馬家港碼頭,長興電廠碼頭以東至新開港東4公里長的深水岸線作為修船基地。同時長遠規劃在岸內征地作為二期三期備用地。
至此,這些著名企業云集長興,掀起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建設場面。
江澤民同志曾為江南造船廠題字“江南長興”,胡錦濤同志親臨振華港機視察。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適時決策。從港口機械、造船修船的概念提升到海洋裝配,涵蓋了海洋考察、海洋石油開采、救助、探測等中國制造。
海洋裝備島應運而生。
2010年8月由副市長兼任主任的長興島海洋裝備島管委會、海洋裝備島管委會辦公室、海洋裝備島實業有限公司,三塊牌子一套班子正式掛牌運作。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180年前才有人居住的長興島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二
海洋裝備島的項目確立、工程建設、制造運作,不是偶然的,不是哪位首長拍腦袋、拍胸脯想搞就能搞出來的,這是具備了一定的條件才能辦成的。唯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振華港機的老總管彤賢,原是上海港口機械廠的老人,60歲退休那年,不滿足現狀,帶領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下決心下海闖世界。
上海港口機械廠是幾十年老廠,擔負著上海港眾多碼頭的吊裝機械制造維修,但產品缺乏創新,都是些30-50噸的常規吊機,尤其是物流業的崛起,集裝箱的興起,橋吊是個空白。他們在江蘇江陰的長江邊選址建廠,在資金少、技術缺的情況下白手起家,不到10年功夫,硬是闖出一片天地。集裝箱橋吊開創國內先河,目標瞄準世界市場。揚帆起航闖大洋之時,江陰大橋如一攔路虎擋住了前進的道路。
1995年左右,江陰建起了斜拉鋼索大橋。由于大橋凈高度的原因,阻礙了裝載大型集裝箱橋吊的萬噸專用輪船的進出。能吊28英尺集裝箱的橋吊,是個龐然大物,而且是在場地上安裝調試后,通過軌道直接送到輪船甲板上。這種專用船的甲板要比通常的甲板低好多。到達對方港口,通過對潮水漲落時間的調節,把甲板調至碼頭一樣高度,把橋吊移至碼頭上準備好的軌道上來。
面對這個問題,振華港機老總管彤賢帶領他的團隊一班人馬沿江而下尋找合適的地方建新廠。他們先去了浙江舟山等地區,舟山一帶水深可以,但浪高風急是常事,每年數次強臺風更是馬虎不得,而且沿線沿線岸多山,山丘高低不平,凹進凸出,很難有建造碼頭廠房的合適地址。
事實上從舟山到廣州,幾千公里的海岸線,除了廈門在內江建有萬噸級碼頭外,其余均無一處有可建大型港口的合適的地址。他們又趕到了江蘇啟東的長江北口園頭角。園頭角一馬平川,但水深不夠,灘地平緩,要建碼頭引橋太長。
浦東外高橋一線也經反復研究,但事實上吳淞口往東直至高東鎮一線哪有空檔,早已排滿單位,那還有立足之地,那里去?真是急死人。
三
正當管彤賢和他的團隊一籌莫展之時,國家交通部退休的老部長介紹他與長興商業公司總經理倪獻榮見面。倪獻榮當年以鄉辦商業公司為起點,涉足拆船修船市場,取得可喜成績。他通過航道、港監、水文水務、氣象地質等部門收集了詳細的資料,對長興島南側的水文地質、潮汛流速、水深、洪槽寬窄了解得一清二楚。
長江出海口寬達30多公里,習慣稱為三港四槽,而靠近長興島南側的一條深水槽水深達-16米,寬度在2000米以上,足以幾萬噸船舶行走和調頭。這16公里長逼近岸腳的深水洪槽是建造碼頭和造船修船的良港,而且堤岸內腹地平坦、寬闊,民居也不密集。
倪獻榮把收集的詳實資料系統地與管彤賢交流之后,管彤賢雖然年已70開外,但還是像小孩子一樣,高興得手舞足蹈。
現在的港機二號門,老一輩的鴨窩沙原住民習慣叫廟港或王墳港。堤岸內德龍圩是有名的討飯圩,本是一塊不毛之地。解放前的幾十年間,是因海堤坍塌而失地逃難的崇明農民的聚居地。管彤賢說服眾人,一錘定音,拍板選址在馬家港以西至油簍口3.6公里岸線。2000年春天破土動工,年底投產出產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集裝箱橋吊的中國制造駛上快車道,越洋過海到達世界五大洲的港口碼頭。美國東海岸的舊金山大橋也有振華港機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身影。7000噸、10000噸浮吊的海輪、石油鉆機平臺停靠在碼頭上。振華裝卸橋吊的專用九號輪(專用編號已超30號)在非洲索里洋面上勇斗海盜的故事,《解放日報》整版刊登,一時傳為佳話美談。
四
江南造船駛向長興也有故事。
2003年,上海世博園緊鑼密鼓的拉開了籌建帷幕,盧浦大橋東測的江南造船廠,上海船廠也要迅速騰出土地。
中船集團的老總陳小津帶隊在外高橋船廠考察,為江南造船選址。那天午后晴空萬里,他在外高橋船廠碼頭極目遠眺,只見隔江對面橋吊林立,碼頭平臺上的鏟車依稀可見,橋吊上的電焊火花閃爍。江面上裝載橋吊的專用輪船多艘停泊,見多識廣的航運界大佬呆住了,他問身邊的外高橋船廠老總,才知道是從江陰搬遷長興的振華港機。振華港機總部在盧浦大橋橋畔,管彤賢的大名早已今非昔比。
第二天,陳小津帶領中船系統上海各大船廠的處級以上干部400多人,其中不乏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在馬家港靠泊后直奔振華港機長興基地,視察了碼頭、總裝場地、生產車間,并在廠部十三層大樓寬暢的會議里聽了振華港機的介紹。
交流座談后,一行人乘坐十多輛大巴沿海塘從馬家港一路向東直奔躍進港水閘。海塘堤岸外湍急的水流一路向東奔騰直瀉,主航道的海輪進進出出。浦東外高橋船廠上下游橋吊林立,依稀可見一派繁忙景象。海塘堤內前衛七大隊,長興新港村一隊二隊的桔園果實累累,躍進港內漁船正在做出港捕魚的準備。
相對于制造局路百年老廠的局促廠區,長興島9公里沿江岸線,堤內千頃土地任你開挖特大型船塢,建造現代化廠房,安裝50米跨度龍門吊,20萬噸、30萬噸海輪任你在這一張白紙上繪畫,這真是天賜良機。下午,陳小津一行回到上海當即召開會議決定在長興島建廠。
一個冬春下來,幾千畝廠基的吹沙回填告一段落,至于后來的千軍萬馬齊上陣開工和投產,幾十萬噸海輪下水,新型海軍護衛艦等軍品出海試航,就不一一表述了。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姚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