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艘古船“駛”進中國航海博物館

    傅志林和工作人員正在將古船模型搬運裝車

    四明瓦一艘,扯渡船一艘,越王戰船一艘……清點登記完畢后,工作人員出具了交接單,并頒發《感謝函》,表達對捐贈者的敬意和感謝。3月28日,紹興老船工傅志林向中國航海博物館捐贈了自己制作收藏的部分古船模型。雖然儀式簡單,但是意義深遠——讓更多人了解紹興古船,傳承古船文化。

    捐贈18艘古船模型

    捐贈儀式在越城區潤沁花園小區內的古船模型館舉行,這里是傅志林存放、展示古船模型的場所。3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里,密密匝匝擺放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古船模型。中國航海博物館藏品修復部副主任葉沖感慨:“紹興古船值得學的東西真的很多。”

    為了準確記錄每艘船模的信息,葉沖和同事一邊聽介紹,一邊在小紙片上記下船模名稱、尺寸、用途等,一一登記造表拍照清點。當天,傅志林共向中國航海博物館無償捐贈紹興古船模型18艘,包括春秋、秦漢、唐宋、明清、近現代等各個歷史時期的古船模型,涵蓋了戰船、客船、貨船、游船、漁船等不同類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越王(勾踐)的戰船,孫中山、魯迅、周恩來等乘坐過的明瓦船等。

    越王戰船船模長2.1米,高約1.2米,共4層,風帆上題有“越王戰船”字樣。桅桿上的平臺,稱作擂臺鼓斗,是一種瞭望臺,戰士發現敵情后通過打鼓和揮旗方式,向位于第三層的指揮亭傳遞信號,這在當時已經非常先進。

    明瓦船模型有三明瓦、四明瓦等多種形態,船模長度都在1米以上,其中一艘船頭放著魯迅坐像,另一艘標有“1939年周恩來在紹興明瓦船上”等字樣,“明瓦船,俗稱官船,是客船中規格最高者,相當于現在的豪車。”傅志林介紹。

    將辟專區保存展示

    傅志林多次造訪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常常跟葉沖等人經常一起開會、交流,彼此很熟悉。今年2月,傅志林接到小區物業公司通知,用來展示、存放紹興古船船模的房子要被收回。如何讓這些“復活的紹興古船”有個更妥當的安身之所?傅志林聯系了中國航海博物館。

    “傅老師是3月初聯系我們的,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好事。”葉沖說,傅志林的捐贈意向受到中國航海博物館領導的高度重視,館方迅速制定了接收方案,展開具體交接事宜。

    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中國航海博物館是我國首個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航海博物館,由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政府聯合共建,船模正是該館特色藏品之一。“我們收藏有全國各地各個時期的古船模型,但像這樣成批的、連船模帶資料一起捐贈的,在我們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葉沖說。

    記者了解到,在全國船史研究中,紹興因其悠久的古船歷史和燦爛的古船文化,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我們館里也有一些紹興古船模型,但數量不多,傅老師的捐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葉沖說,根據安排,他們將在船模研制中心專門辟出一個區域對這些船模進行保存、陳列、展示,“讓古船船模產生更大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葉沖說。

    紹興是水鄉也是船鄉

    今年62歲的傅志林出生于越城區東湖街道松陵村一個造船世家,從事船只修造已有40多年時間,曾創辦過船廠。從2010年起,通過向老一輩船工收集各種船型技術參數,傅志林開始了古船模型的研究復制工作,累計“復原”紹興各個時期古船模型50多艘,并在其居住的小區建成、開放古船模型館,為世人“打撈”水鄉記憶。

    作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全國船史研究會和浙江省造船工程學會會員,傅志林還通過撰寫專業文章、到大中專院校設講座等形式,宣傳普及紹興古船歷史知識。“紹興自古河流縱橫,水網密布,造就了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古船文化。”據他考證,歷史上紹興曾經有過100多種古木船,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造船最早、種類最多的地方。

    長期從事古船研究、復制,傅志林在船史研究界漸漸出了名。“有很多人跟我要過船模,既有單位,也有個人,但因為專業性不夠強等原因,我都沒答應。”這位老船工說,將部分船模捐給中國航海博物館并設立紹興古船展區,除了因為它是專業館,可以更好存放這些船模,更因為通過這個國家級平臺,可以將紹興的造船技術、工藝、特色傳承下去,讓紹興古船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到紹興不僅是水鄉,也是船鄉!”傅志林說。

    來源:紹興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