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個周末,位于倫敦的英國天然氣集團(下稱BG)總部辦公樓的Logo被換下,取而代之的是紅黃相交的巨大扇貝。在經過近一年的談判后,2月15日,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終于完成了收購BG的計劃,這項收購花費了530億美元,使殼牌一舉摘下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公司的頭銜,也取代雪佛龍(CVX.N)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市值僅次于埃克森美孚(XOM.N)。
該項復雜的合并計劃注定為殼牌帶來巨大改變,對其首席執行官范伯登(Ben van Beurden)來說,是對他所做決策的一個總結。他一直探求如何將殼牌轉變為一個更專業的公司,聚焦于快速增長的液化天然氣市場和深海資源。
“這是殼牌的重要時刻,”范伯登在聲明中表示,“它將顯著提升我們的油氣儲量和產量,也將注入大量的的現金流。”殼牌還預計,2016年年度稅前總成本將減少,收入提高將35億美元。
“目前我們有能力將殼牌塑造成一個更簡單、更精簡、更有競爭力的公司,專注于我們在深海采油和液化天然氣的核心專長。”范伯登在發布會上說。2014年,殼牌收購了雷索普爾(REP.MC)的天然氣業務。
這項交易對殼牌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穩固了殼牌在液化天然氣、巴西石油業務和深海資源上的地位。“至少在未來十年內,(巴西)對我們來說將一直是值得投資的關鍵資源國。”范伯登在15日于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
世界逐漸轉向偏好低污染能源,殼牌十分看好未來幾十年內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快速增長。然而油價卻迫近12年來最低點。殼牌正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油氣業務的重大重組,這項合并對一個即使擁有126年歷史的公司來說,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范伯登對殼牌的未來展望獲得了股東們的壓倒性支持,盡管還有一些大股東表示擔憂,緩慢復蘇的低油價可能導致殼牌資金緊張,并且對其增長計劃帶來風險。
擺在殼牌面前的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轉變。在全球石油產量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殼牌相中了巴西巨大的石油儲量,并專注于探索深海領域資源和液化天然氣業務,當前油價暴跌將給殼牌未來數年的發展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殼牌2015年收入同比下降87%至19.4億美元,與分析師預估相符。殼牌去年宣布在合并后將裁減2800個職位,而此前該公司已經宣布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削減7500個職位。
據路透社報道,殼牌日前宣布將從合并后的公司中裁員數千名員工,為了實現融資、回購股票、支付承諾只會維持不變或增長的股息,并將在未來三年內出售300億美元的資產。
“殼牌的金融業務將正常運作,誠然可能并不及預期,但我們仍認為這項交易在未來2年-3年的時間里是增值的。”桑坦德集團分析師Jason Kenney說。
他預計,到2020年,該項收購將會使殼牌的油氣產量提至約470萬桶石油當量。“這項交易完成后意味著殼牌短期、甚至中期內都無需開展探索業務,或是投資高度資本密集型的項目。”Kenney補充道。
成為殼牌全資子公司的BG,將由荷蘭人Huibert Vigeveno領導。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前首席執行官Helge Lund將擔任BG首席執行官一職。
來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