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全球約400艘郵輪絕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只有極少數郵輪在小范圍內運營,更有不少郵輪公司遭遇破產。今年6月中旬,西班牙最大的郵輪運營商“伯曼郵輪”宣布提出破產重組申請,成為第一家因疫情破產重組的郵輪公司。
為何疫情對郵輪行業的打擊會如此沉重?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系副教授林珊珊表示,深究伯曼郵輪破產原因,新冠疫情是一個直接導火索,但綜合宏觀的行業層面和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來看,破產是必然結果。
近一個月破產三家郵輪公司
“由于目前所承受的壓力實在太大,伯曼郵輪已根據西班牙破產法提出了重組申請。”來自西班牙的伯曼郵輪是首家公開表示無奈屈服于新冠疫情的郵輪公司。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郵輪航班的不斷取消,伯曼郵輪面臨的無收入狀態和退款給預訂了之前旅程的乘客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將給郵輪公司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
成立于1971年的伯曼郵輪公司,總部設立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擁有5艘游船,是西班牙一家豪華游船運營商。2006年伯曼郵輪被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Royal Caribbean Cruises)收購,擁有其49%的股份。但受到全球經濟和經營挑戰的打擊,該伯曼郵輪未能產生期望的回報,這促使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在2016年將其51%的股份出售給一家投資集團。
查閱伯曼郵輪中國官網,可以發現該公司目前僅剩三艘游船,且有伯曼郵輪報告稱將把其剩余的三艘游輪閑置下來,還取消所有郵輪的行程計劃到2020年11月。
伯曼郵輪在一份聲明文件中表示:“盡管公司2019年在扭虧為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公司員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由于目前嚴峻的形勢而產生的不利因素對于伯曼郵輪來說實在是太強大了。”
有消息透露,目前伯曼郵輪旗下三艘游船中有兩艘船只停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郵輪港口,正在拆除船上有價值的設備。通常來說,一艘繼續運營的船只不會這么做,很有可能這個郵輪品牌將會消失。
在這個寒冬時期,對于市場高達數千億美元的郵輪產業來說,盡管當前已在小范圍內按下重啟鍵,但面臨的仍是艱巨的考驗。據了解,就在伯曼郵輪宣布申請破產重組后不到一個月,總部位于瑞典的短途郵輪運營商Birka Cruises、英國的CMV也相繼因疫情影響而宣布破產。
據了解,全球約有400艘郵輪,但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只有極少數郵輪運營,且僅開通了本地航線。一些郵輪雖然開通了國際航線,但僅僅是為了把來自世界各地的船員送回各自的祖國。其余郵輪則停航,預計在短期內無法進行商業航行。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可能至少要到9月15日才會復航。
在疫情期間,停航不僅會給郵輪公司的收入造成損失,還有可能對其最貴重的資產——船只本身造成致命的打擊。從機械問題到颶風風險,再到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的監管障礙,郵輪行業此前從未面臨過如此大的困境。
一時之間議論四起,有人說郵輪行業恐怕會成為業內復蘇最艱難的一個。
專家分析:復航之路在何方
“旅游業是個很脆弱敏感的行業,容易受到外界沖擊的影響,積極事件如舉辦奧運會等體育盛事,重大節慶、會展等會拉動旅游業發展,消極事件如傳染性疾病、地震、海嘯、罷工、恐怖襲擊等會阻礙旅游業。”
林珊珊向記者表示,“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規模前所未有,不同于以往的SARS等,潛伏期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郵輪旅游作為高度密集型且空間相對封閉的旅游產品,防控難度非常大,郵輪公司因此不得不作出全面停航的斷腕之舉。所以,我認為新冠疫情是伯曼郵輪破產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她進一步指出,深究伯曼郵輪破產原因,新冠疫情是一個直接導火索,但綜合宏觀的行業層面和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來看,破產是必然結果。首先它面臨激烈的產業競爭危機,當前郵輪業依然處于寡頭競爭階段,嘉年華、皇家加勒比、MSC地中海等大型郵輪公司占據全球郵輪業約80%的市場份額,小型郵輪要想在所剩無幾的市場份額中爭一席之地,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其次,伯曼郵輪在2000年和2016年經歷過兩次收購和產權重組,可以推測其內部運營管理存在不少問題。
疫情之下,無法復航的郵輪業會引發倒閉潮嗎?
據了解,在郵輪業務的收入結構中,船票收入占總收入的 70%-75%,其余船上消費。整個郵輪行業盈利模式可概括為:船票收入基本可以覆蓋營業成本,而旅客在船上的消費成為公司的營業利潤。
除此之外,停航不僅會給郵輪公司的收入造成損失,還有可能對其最貴重的資產——船只本身造成致命的打擊,因為從機械問題到颶風風險,再到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的監管障礙,以及各種郵輪維護花費都是巨大的。
嘉年華公司在最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文件中表示,一旦所有船只停航,公司目前的船舶和管理費用預計將達到每月2.5億美元。該公司表示復航之期尚不能確定,而該費用是資產負債表上的一個長期項目,僅在第二季度就讓其損失了44億美元。
可以說,受制于收入模式單一的郵輪業,疫情下,即便是市值高達千億的巨頭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救命方案”。不過,大家堅信,寒冬時期,沒有熬過今夜的企業會死亡,只要熬過了今晚,就可以再創輝煌。
“面對仍在持續的全球疫情形勢,在最黑暗最難熬的日子里,各大郵輪公司均在積極應對,大部分通過削減開支,縮減業務規模,再融資等措施來維持正常運營,等待市場的重啟。”
在林珊珊看來,郵輪業從業者需要推出有效措施,消除消費者恐慌心理,增強消費者信心,以推進郵輪業走出當前困境、走向復蘇。
“具體來說,可以進一步完善郵輪行業衛生標準,建立健全郵輪突發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推薦提供無接觸式智能化服務等。”
同時,林珊珊認為這次疫情也極大推動了旅游整個行業的智慧化程度,無接觸式智能化服務如利用智能化監控系統測量游客體溫,使用智能機器人進行接待、送餐等多場景服務工作等迅速在業界不同場景推廣。智能化郵輪也將是后疫情時代郵輪業發展的趨勢之一。經過這次疫情,有望讓郵輪業的衛生標準和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盡管疫情還在擴散,目前全球郵輪復航時間并不好預估,但在林珊珊看來,相對其他的旅游度假產品,郵輪度假的游客滿意度和重游率屬于比較高的,因疫情受到消費停滯、延后的郵輪游客將在疫情過后迎來爆發式增長。在相對保守的預測情景下,最遲到2022年郵輪業將全線恢復;比較樂觀的預測情景,則到2021年年底前恢復至前疫情水平。
(本文首刊于《浙商雜志》九月下刊,原標題《伯曼郵輪:一趟未能抵達彼岸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