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疫情與全球貿易貨流不對稱干擾 ,我國港口船只擁堵情況料持續

    冠病疫情和全球貿易貨流不對稱的干擾,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世界多個港口出現船只擁堵現象。據受訪物流業者觀察,本地港口的情況在進入3月后有所緩和,但由于全球海運仍面對多處瓶頸,港口擁堵的情況估計將持續一段時期。

    本地物流業者立升物流(Legend Logistics)創辦人鄧俊杰昨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我國海港是重要的中轉站,貨柜在這里卸下再裝載運往其他地區,但疫情造成全球海運存在多處瓶頸,停留我國的貨柜無法準時轉運,抵岸船只也出現擁堵情況。

    他透露,公司負責運輸的貨柜這幾個月運往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因為當地疫情影響港口正常運作而被拖延。

    對于本地港口的最新情況,鄧俊杰說:“農歷新年高峰后,從中國前來本地的貨船數量減少了,所以3月份的情況有所緩和。”

    商品與能源市場信息供應商標普全球普氏公司(S&P Global Platts)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和2月,在新加坡港口停泊超過兩天的日均船只分別達每天47艘和每天52艘,比去年同期各增加了逾六成。2月份的數字也創下至少四年來的最高紀錄。貨船轉運時間從過去的最多兩天,拉長至目前的五到七天。

    新加坡港務集團(PSA)發言人受詢時說:“跟全球其他許多港口一樣,新加坡海港這幾個月面對船只抵岸和集裝箱數量激增的情況。這個非常情況是由多重因素造成,包括貨運需求前所未見和激烈的暴增、全球供應鏈(包括終站、倉庫、海港)所有節點都因為新一輪疫情封鎖措施而出現擁堵,以及海運業者的船只航運行程可靠性跌至10年來的歷史低點,導致全球幾乎每個海港都面對進一步的拖延。”

    航運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海運行程可靠性在今年1月份跌至34.9%的歷史低點,也就是每三個貨柜只有一個準時到岸。當中,亞洲連接美國西岸的貨運在1月份多達87%誤點,而且平均耽誤超過10天。

    美國消費需求大增,干擾海運供應鏈。

    本地船運咨詢服務公司船狂(ShipsFocus)創辦人蔡財寶受訪時指出,相對于疫情嚴重的歐美地區港口,我國港口的貨柜吞吐情況相對順暢。

    除了疫情,另一個干擾海運供應鏈的因素是美國消費需求大增造成當地進口與出口差距擴大。美國洛杉磯港口數據顯示,1月份抵岸進口達43萬7609個標準箱(TEU),出口卻只有11萬9327個。將近28萬個空箱滯留當地,同比增14.5%,亞洲卻面對集裝箱短缺。

    太平船務集團(PIL)執行主席張松聲受訪時說:“由于全球貿易差額增加造成集裝箱滯留、設備短缺以及貨物需求激增,尤其在疫情下,全球多個港口的操作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嚴重擁堵,新加坡自然難以獨善其身。但我國港口迅速采取應對措施,積極調配資源以緩解港口擁堵的情況。”

    他透露,集團正全力部署優化集裝箱調配,盡快將空箱運回新加坡和亞洲。“例如春節期間,集團的鴻城輪從非洲直靠廈門港,在一個航次中帶來了約1800個空集裝箱,為空箱快速循環、緩解供箱緊張以及加快物流的運轉。”

    對于港口擁堵情況接下來是否會改善,港務集團并未回復本報詢問。它表示,正持續增加額外容量和資源,并跟業者緊密合作解決當前的情況,包括提供優先卸貨、快速運輸及船到船轉運的快速銜接管理等。

    來源:聯合早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