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首艘混動“130型”散貨船在湖北開建

    采用油氣電混合動力,在重點水域可采用全電力推進,實現零排放。6月15日,在武漢新港委大力推動下,武漢理工大學船舶郵輪中心、武漢理航智能船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發的國內首艘綠色智能標準三峽“130型”散貨運輸示范船,在宜昌鑫匯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開建,預計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該示范船建成后,適合長江中上游航行,適合三峽過閘,具有節能、環保、經濟、高效等四大特點,將成為長江三峽過閘船舶中的首艘油氣電混合動力示范船,將成為武漢市發展航運、帶動產業的一個示范項目。

    效果圖由武漢理工大學船舶郵輪中心提供

    據介紹,首艘綠色智能標準三峽“130型”散貨運輸船,船長129.98米、船寬16.2米,型深6.98米,設計吃水5.98米、設計航速10.0kn,采用油氣電混合動力,配備2臺990kW雙燃料主機和200kWh鋰電池,下水時主機驅動螺旋槳、同時通過軸帶發電機給鋰電池充電,洪水期上水時主機和電動機共同驅動螺旋槳,船閘內電推低速航行。

    為加速川江船舶標準化,提高三峽大壩過閘速度,交通部2013年印發《加快推進“十二五”期長江水系船型標準化工作方案》,鼓勵建造有利于提高三峽船閘通過效率的船舶和有利于節能減排的船舶。

    “130型”散貨船,是指船長約130米的散貨船。三峽大壩永久性船閘有效尺寸為:280米長×34米寬。使用130型散貨船,一個閘次正好可通過4艘該型船舶。武漢理航智能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忠洲介紹,由于散貨船尺寸不統一,當前三峽船閘一個閘次可通過2艘到3艘散貨船,平均過閘噸位1.26萬噸。“如果改用130型散貨船,平均過閘噸位可達2.4萬噸,提升超過90%,船閘利用率提高至97%。”

    效果圖由武漢理工大學船舶郵輪中心提供

    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裴志勇介紹,該船具有垂直首、外旋雙尾鰭線型,具有低阻、抗砰擊、低推力減額、高推進效率的特點,是長江三峽過閘船舶中首艘油/氣電混合動力推進的船舶,排放降低30%以上。

    “混動130型散貨船,平時采用柴油、液化天然氣混合推進,在航行至三峽船閘等關鍵水域時,可采用全電力推進,實現零排放,環保優勢突出。”船東重慶渝建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軍說。采用混合動力使該船的能耗相比柴油動力船舶下降超過30%。不僅如此,混動130型散貨船在通行三峽船閘時擁有“優先通行權”,每年因此節約的排隊時間可以在重慶和上海間多航行兩個航次,經濟優勢明顯。

    據介紹,國內首艘綠色智能標準三峽“130型”散貨運輸示范船計劃2022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

    來源:綜合湖北日報、長江日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