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舶:完工計劃八成,虧損半個億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作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核心民品主業的上市公司,整合了中船集團旗下大型造船、修船、動力及機電設備等業務板塊,具有完整船舶行業產業鏈。下屬造船企業包括外高橋造船、中船澄西和滬東重機三家子公司。

    具體子公司來看,去年,外高橋造船凈利潤5061萬元,同比減少3.0億元;滬東重機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加1.6億元;中船澄西虧損1.65億元,同比少虧9012萬元。

    完工計劃八成,業績持續承壓

    受船舶市場持續低迷影響,中國船舶經營承壓更為嚴重,三、四季度業績持續虧損。去年,中國船舶實現營業收入277.64億元,為年計劃的82.39%,同比減少1.9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6184.95萬元,同比增長39.97%。但由于旗下上海江南長興重工和中船澄西去年虧損額較大,少數股東虧損高達2.96億元,致使利潤總額為-5826.89萬元。

    細分來看,船舶造修和動力業務營業收入均實現了增長,分別實現171.92億元和59.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4%和17.38%;但海工市場異常低迷,中國船舶全年無海工產品交付,甚至傳導至產業鏈上的動力機電配套領域,致使海洋工程和機電業務營業收入大幅下滑至36.99億元和12.02億元,同比減幅分別高達23.62%和42.84%。

    此外,除動力業務外,其他三項主營業務毛利率均呈現下滑態勢,尤其因國際油價低位徘徊,海工平臺交付延期,成本增加,海洋工程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7.72%至僅為0.64%,致使去年中國船舶整體毛利率為8.37%,同比下降1.29%。


    中國船舶工業面臨中低端產品需求不足與高端產品技術儲備不足的雙重擠壓,部分船舶、海工產品交付更加艱難,導致節點款及交付款收款減少。流動資產占比增加,非流動資產占比減少。去年,中國船舶現金流量凈額為-407321萬元,同比大幅減少318287萬元。存貨也在去年年初的123.99億元基礎上進一步增長至143.33億元,同比增長15.6%,占去年營業收入近51%的比例。

    新接訂單下降,海工訂交無收

    去年,面對船舶市場持續下滑與深度調整,中國船舶關注細分市場,船舶產品向高端邁進,在大型集裝箱船等領域實現了接單突破,油輪總體穩定,氣體運輸船穩中有升,大型礦砂船取得突破。

    整體來看,去年,中國船舶的經濟總量、造船完工量及經營承接量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旗下外高橋造船新船承接、手持訂單、造船完工三大指標國內排名第一,國際排名繼續位居前五,船位已經排到2018年。其建造的中國首批3艘1.8萬TEU型船和7艘8.3萬立方米VLGC產品全部實現完工交付。

    去年,中國船舶完工交付船舶58艘、653.82萬DWT。其中,外高橋造船完工29艘、488.02萬載重噸;中船澄西完成大節點147個,實現完工交船29艘、165.8萬載重噸。分船型來看,交付完工散貨船44艘、437.06萬DWT,集裝箱船3艘、54000TEU,油輪4艘、123.6萬DWT,超大型全冷液化氣船7艘、58.1萬立方米。

    修船方面,去年中國船舶完工出廠船舶301艘;完工柴油機253臺、511萬馬力,首次突破年產500萬馬力大關,創歷史新高。

    新訂單方面,去年,中國船舶共承接新船訂單26艘、367.40萬DWT。其中,外高橋造船承接24艘、365.84萬DWT;中船澄西承接2艘、1.56萬DWT。承接修船訂單金額10.14億元,其中常規修船295艘、新制項目2個;承接212臺、466萬馬力,其中低速機全球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

    截至去年年底,中國船舶累計手持船舶訂單124艘、1657.32萬DWT,柴油機訂單335臺、801.84萬馬力。但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影響,在海洋工程業務領域,中國船舶未交付和接收海工訂單。

    中國船舶2015年年報指出,今年,中國船舶計劃實現營業收入280.35億元,完工交付船舶68艘、984.58萬DWT,修船250艘,柴油機250臺、542萬馬力,海洋工程5座。

    中國船舶認為,盡管油輪、集裝箱船、散貨船三大船型仍將是需求主體,但增長乏力。未來,市場熱點更多向技術復雜船型轉移,更多的市場增量將來自大型集裝箱船、LNG船、LPG船、汽車運輸船、豪華郵輪等技術復雜船型。4月16日,中船集團下屬4家企業合資2億元設立“中船郵輪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中國郵輪產業。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