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森研究的集裝箱船港口擁堵指數顯示,截止7月20日,全球集裝箱船在港運力占比(7天移動平均)達到37.9%
(。這一占比刷新了去年10月底創下的港口擁堵最高記錄,且遠超疫情前(2016-2019年間)的平均水平31.5%。
近幾周,
北美東海岸的集裝箱船在港運力指標大幅攀升至創紀錄的120萬TEU,且自7月中旬以來穩定維持在此高位水平,叫6月均值的95萬TEU增長了近30%。這部分反映了近期美東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創紀錄水平:一方面受到美國消費者支出總體堅挺的支撐;另一方面,由于美西自去年以來物流供應鏈中斷尤為嚴重(包括近期美西港口勞工談判可能帶來的潛在物流中斷),部分承運人盡可能減少掛靠美西港口也推動了美東港口集裝箱船運力的增長。
與此同時,據克拉克森研究統計,
歐洲的集裝箱船在港運力指標也上升到了歷史最高值,7月20日達到135萬TEU,較6月均值提高了16%。這受到一系列因素的推動,包括:拖車、鐵路、駁船服務等多方面物流中斷帶來的連鎖反應,以及近期德國漢堡港口罷工事件等。
此外,中國港口的集裝箱船擁堵也仍在加劇,截止7月20日,
中國港口的集裝箱船在港運力指標達到240萬TEU,盡管較6月均值有所下滑,但相比2021年平均水平仍高出20%。7月中旬青島港的集裝箱船運力達到破紀錄的40萬TEU,較6月均值增長16%,主要由于惡劣天氣以及港口吞吐量增加導致。近期臺風天氣也影響了香港、深圳以及寧波港口的運作。此外,國內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繼續對港口運轉帶來一定影響。
來源:克拉克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