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6-4-28 09:01 編輯
23日下午,搭載近2000名游客的“處女星號”順利抵達南沙。結束了“6天5夜南沙-日本(那霸、宮古)”之旅,退休公務員陳曉依依不舍。
近年來,隨著郵輪旅游市場的持續火熱,各地爭先建造郵輪母港。目前,內地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國際郵輪母港有上海(2個)、天津、廈門、三亞5個。由于航班不足以支撐盈利,除開上海吳淞港以外,其他4家全部處于虧損狀態。
廣州、深圳、珠海、青島、大連、舟山、寧波等城市正在加緊建設郵輪碼頭,其中深圳太子灣國際郵輪母港計劃于今年11月投入使用。打造國際郵輪母港,廣州有何底氣?在南沙自貿區獲批和廣州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大背景下,廣州又將如何打造郵輪產業?
A.產業轉向
郵輪旅游從入境變為出入境
“在家門口就能夠坐郵輪出境旅游,比我去香港乘船節省至少半天時間!”今年68歲的陳曉欣喜地說。
讓陳曉滿意的還有從南沙出發,她只需一本護照,便可實現“說走就走”的境外旅行。登船后只需預訂麗新公司組織的岸上游,便可在船上辦理日本落地簽證。“與新加坡、歐美郵輪主要以英文提供服務不同,在麗星郵輪‘處女星’號上有普通話服務。”陳曉介紹。
記者獲悉,參加日本首航之旅的游客多是“老人團”,55歲以上長者約占總人數的七成,其中年齡最大為80多歲,最小為6歲,約90%來自廣州,來自珠三角及其他地的游客約占10%。
陳曉介紹,上世紀90年代,有不少國外的郵輪搭載著游客來到廣州黃埔港。由于港口條件有限,黃埔港只能在漲潮時才能停靠。郵輪每班船有2000多外國游客登岸,在廣州參加一日游、兩日游。從1998年開始,香港麗新郵輪在廣州設立代表處。不少廣州居民通過代表處買票,遠赴香港海港城乘坐郵輪。這一過就是17年多,直到南沙郵輪港開通。
廣州港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廣州國際郵輪港正式運營3個多月,郵輪碼頭總計接待出入境郵輪58個航次,累計出入境旅客79398人次,其中出境旅客39306人次,入境達到了4萬多人次。
B.市場前景
珠三角八成郵輪乘客南沙港出發
廣之旅總裁朱少東表示,隨著廣州打造國際航運中心,近一年來呈爆發式增長,成為了全國郵輪產業的后起之秀。南沙港今年初開通成為郵輪旅游始發母港后,不僅廣州乃至珠三角市民都體驗到了更加便捷的郵輪之旅,貴廣、南廣、武廣等高鐵沿線城市的市民,也可以通過高鐵接駁,抵達廣州登船出行。隨著郵輪旅游客源范圍的逐步擴大,在廣州的帶動下,華南郵輪旅游市場迎來了發展“快車道”。
根據廣之旅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珠三角地區乘坐郵輪出游的旅客超過1萬人次,比去年增長了300%,其中有八成是從南沙港出發的旅客。
在朱少東看來,家門口出發的便捷、符合廣東人口味且選擇豐富的餐飲、豐富的玩樂體驗,是游客最滿意的三大方面。他預計隨著五一、暑假、國慶黃金周等旅游旺季的到來,將有更多游客選擇郵輪出行。
多家在線商旅也紛紛與麗星郵輪攜手掘金,雙方達成了2016年郵輪包船協議。同程旅游華南中心總經理何鵬宇和驢媽媽出境游事業部總經理倪佳麗表示,他們與麗星郵輪共同發力開發華南市場,大量采購2016年麗星從廣州母港出發郵輪。在他們看來,隨著南沙郵輪母港的啟用,粵港澳地區將迎來郵輪線路極度豐富的發展新時代,廣東游客郵輪出行價格也將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C.政策配套
入境郵輪乘客“72小時過境免簽”
廣州港務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廣州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三年計劃中,明確規定在南沙新區集聚郵輪游艇旅游要素資源,加快建設南沙國際郵輪碼頭,抓緊研究黃埔、番禺郵輪碼頭建設,初步具備國際郵輪游艇綜合服務功能。爭取到2018年,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南沙江海聯運碼頭等一批重點項目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允許在自貿試驗區內注冊的內地資本郵輪企業所屬方便旗郵輪,經批準從事兩岸四地郵輪運輸和其他國內運輸。鼓勵港澳和國際郵輪公司在南沙自貿試驗區內設立中外合資或獨資郵輪公司,吸引皇家加勒比、歌詩達、麗星等國際知名郵輪公司在廣州開辟國際航線始發和掛靠,對境外入境郵輪乘客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支持國家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和郵輪配送中心建設,支持境外商品保稅船供業務發展。實施“144小時便利簽證”措施,實施離境退稅,爭取離港免稅政策,豐富免稅商品供應,發展郵輪經濟。
延伸
穗港深珠可共建
粵港澳郵輪經濟產業鏈
記者走訪發現,廣州市民這半年來體驗郵輪旅游出現“井噴”,“處女星號”五一期間去往日本的線路幾乎爆滿。作為一項帶動效應極大的高端產業,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四方是否會形成過度競爭?廣州該如何把郵輪經濟這個“蛋糕”真正做大?
廣東省旅游協會相關負責人周志紅認為,這四個地方發展郵輪旅游經濟,既是競爭的關系也是合作,大家一起可以優勢互補,進行差異化定位,充分發揮粵港澳龐大的消費群體、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共同構建粵港澳郵輪經濟產業鏈,形成粵港澳國際化郵輪旅游目的地。
番禺蓮花水鄉運營中心負責人林恒風稱,廣州更重要的是向香港學習,重點要做好地緣旅游推廣,要有地方性特點很強的、值得停留游覽觀光的點組成的面,吸引國際郵輪停靠才能有吸引力。各點的配套設施與接駁流暢程度,有無足夠的公共設施,公共信息指引、醒目的識別系統,包括巴士、地鐵一日通卡,的士能否做到刷外卡支付等便捷性高涉外性強的服務能力。
云頂香港主席兼董事總裁林國泰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郵輪中心必須配套輪船設備維修制造、人員培訓以及商業配套,而廣州擁有大崗、龍穴島、黃埔港及眾多造船公司,廣州需要發動這些公司為郵輪提供不同等級的維護和保養。
有業內人士透露,豪華郵輪本身的船體制造并不復雜,但是其內部擁有五星級酒店的各類配套設置,比如酒吧、泳池、游樂場、購物中心、高爾夫球場、千人以上的歌劇院等,對造船工業的產業鏈條考驗很大。目前歐洲4家郵輪建造企業壟斷了全球80%以上訂單,廣州憑借打造郵輪母港的東風,爭取在這塊取得重大突破。
廣州港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作為交通工具和旅游目的地的集合,郵輪也是服務經濟積聚的綜合體,能對港口所在區域的相關經濟產生1∶10的帶動效應。一般郵輪碼頭分為母港、停靠港及航線節點港,母港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停靠港的10倍以上。廣州要發展郵輪產業,必須打造國際郵輪母港。今年初,廣州國際郵輪母港開通以后,對南沙的帶動很大,郵輪的停靠補齊,79398多人次往返南沙,其他支出也是一大筆貢獻。
這名負責人介紹,廣州擁有各類型服務人才培訓和輸出的教育機構,他認為可以充分發揮這些機構的作用,將它們作為郵輪產業規范化的教育培訓產業基地,為郵輪提供中低層服務人員的輪換。
林國泰說,對郵輪游客來說,前期行程周折越小越好。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加快開通市區到南沙港的接駁交通,能夠深挖航道和優化港口設施,讓更大型和先進的郵輪停靠南沙。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