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交通部、文旅部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快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眼下正是我國郵輪產業最困難的時刻,國內郵輪旅游行業尚未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現在也是我國郵輪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期,郵輪產業獲得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此次意見是繼2014年出臺的《交通運輸部關于促進我國郵輪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2018年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后,又一影響郵輪產業發展的關鍵政策。與此前的意見相比,本次意見針對郵輪產業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了具有指向性、實操性的措施,也為郵輪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政治動能、夯實了產業基礎。
一、以核心問題為導向,加強頂層發展規劃
國家部委出臺的歷次意見都是建立在對郵輪市場進行充分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緊扣市場脈搏,定位產業痛點,力圖做到精準施策。此次也不例外,然而當前我國郵輪產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新形勢、新挑戰,同時我們對郵輪產業的現狀有了新的認識。我國郵輪產業在過去16年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績,但仍然存在“重旅游市場開拓,輕產業整體發展”、“重運營公司引進,輕本土企業培育”、“重基礎設施投資,輕生態文化塑造”的深層次問題。如何根除市場的積弊一直是困擾著郵輪產業的難題,此次意見立足于歷史全局和空間維度,以解決行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針對郵輪產業研發、建造、供應鏈等能力不足,提出了“提升設計建造能力”和“完善裝備產業基礎”的要求;針對本土郵輪公司小、弱、散、亂的特征提出了“支持郵輪游艇產業兼并重組”;針對郵輪產品單一的問題,提出了“穩慎推進郵輪海上游航線試點,研究探索環島游航線”和“發展國內水路旅游精品航線”等;針對郵輪管理不規范提出了“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發展”;針對產業政策與國際不接軌提出了“學習借鑒先進國家郵輪游艇產業政策和法規標準”和“完善政策法規標準”。
二、以開放合作為原則,加快人才技術引進
郵輪產業具有國際化和開放性的天然屬性,郵輪產業鏈中運營、研發建造、港口碼頭以及郵輪乘客遍布全球。郵輪產業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基礎比較薄弱,尤其在郵輪運營和研發建造等環節,本土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產業發展的起步階段更加注重深化國際合作,利用國內大循環吸引國際人才和技術等資源要素,解決“有和無”的關鍵問題。嘉年華集團、皇家加勒比集團、芬坎蒂尼集團等國際公司在國內市場持續了十余年的開拓,對于本土郵輪產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就是中國船舶集團、芬坎蒂尼集團、嘉年華集團通力合作的產物。意見指出要“堅持開發交流合作,吸引全球創新人才和資源,加強多種形式國際合作,融入世界郵輪游艇產業分工體系”,“吸引全球郵輪游艇研發設計、專業配套設備、服務企業來華投資合作”,此舉將有利于我國承接全球郵輪產業的運力和產能的轉移,補齊本土郵輪產業的短板和弱項。在堅持“引進來”的同時,意見還強調能“走出去”,依托 “一帶一路”等精品航線的開發,探索開拓郵輪+康養、郵輪+婚慶等新業態,使本土郵輪產品走向世界。
三、以體系發展為路徑,保障郵輪產業安全
體系發展是形成郵輪產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郵輪產業以郵輪運營為龍頭、以研發設計為動力、以供應鏈建設為支撐,涵蓋高端裝備、金融保險、交通運輸、港口運營、旅游觀光、休閑服務、商業貿易以及產城融合等眾多產業領域,是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生態體系。堅持全產業發展鏈發展的戰略,特別是統籌推進郵輪運營、研發制造、供應鏈,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產業板塊之間的輪動效應,為產業發展挪出時空上的回旋余地。此次意見提出了“到2025年郵輪產業體系初步建成、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的發展目標,在郵輪研發方面提出“打造新一代研發制造一體化協同平臺”,在供應鏈方面提出“加快郵輪內裝、數字影音、信息化系統以及動力裝置等發展”,在郵輪旅游方面提出“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的郵輪旅游特色目的地”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了“依托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建立部門協同和央地聯動工作機制,統籌推進郵輪游艇裝備產業發展”,在政府層面形成了統攬全局的著力點,改變了以往“九龍治水”的困境,有效的促進了政府和企業、產業鏈上下游間的協同。
四、以重點工程為抓手,推動產業創新突破
重大工程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將國家戰略做深做實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要載體。如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確定了102項具有基礎性、關鍵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的重大工程項目。此次意見中提到了諸多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行動,是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基礎上、經過精心謀劃和科學論證形成的,內容涉及郵輪產業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引領產業發展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意見提出了“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建成交付”,“突破海上郵輪救援關鍵技術和裝備”“建設三亞國際郵輪母港”、“建設海南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 “打造郵輪企業總部基地”、“推出主題航次、定制化服務的旅游產品”等具體的任務。抓好這些重大工程項目的落實,就抓住了意見實施的“牛鼻子”,對牽引和帶動郵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也是衡量意見實施情況的重要標準。從更高的維度來看,郵輪產業本身就是我國實施的一項重大工程,推進郵輪產業的發展,對加快船舶工業向高端轉型升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五、以市場配置為主導,發揮企業主體責任
近年來,國家正在推進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各類要素能在市場規則下優化組合和配置;政府則重在把握方向、統籌協調,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為企業發展創新提供便利環境。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推進落實各項重點任務的工作則應依靠郵輪企業主動作為、有效開拓。意見強調要“堅持遵循市場導向,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的建造為例,中國船舶集團在成功交付LNG運輸船、航母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后,即向造船工業皇冠上最后一顆明珠發起挑戰,為此成立了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統籌發展郵輪產業的平臺。中船郵輪聯合世界第一郵輪制造商芬坎蒂尼承擔設計任務、聯合世界第一郵輪運營公司嘉年華承擔船東職責、收購世界第一的郵輪內裝公司R&M公司支撐供應鏈建設。與此同時,外高橋船廠承擔郵輪的建造重任。隨著大型郵輪的建造納入到意見中,中國船舶集團勢必會加大資源投放力度,以保障首制船的按期交付。除此之外,依托招商集團、吳淞口碼頭、三游協會等企業協會,關鍵技術突破、精品航線開辟、基礎設施完善、品牌展會打造、專業人才培養等重點工作也將持續推進。
我國郵輪產業取得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應當承認,此次疫情對郵輪業沖擊巨大,也倒逼我們重新審視事關產業發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問題。同時,從全球視野和歷史眼光看,加快我國郵輪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沒有變。此次意見的出臺,將為我國郵輪研發設計、總裝建造、供應鏈建設和運營服務培育自主能力提供了契機和窗口,注入了動力產業發展的政治動能,全面推動郵輪產業邁向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