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內連續四次債券違約后,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北特鋼)正面臨一項更為棘手的工作——如何應付陷入恐慌的投資者。
5月25日,中國貨幣網接連發布的兩條公告顯示,東北特鋼兩只中期票據“13東特鋼MTN1”(債券代碼1382014)和“13東特鋼MTN2”(債券代碼1382158)持有人,分別在主承銷商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召集下舉行持有人會議。會議通過了債券持有人提出的“提前償還本期債券全部本金、利息”、“要求發行人書面承諾本債券不會債轉股、不會惡意逃廢債”等議案。
“13東特鋼MTN1”是東北特鋼于2013年1月15日公開發行的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規模14億元,債券票面利率6.1%,發行期限為五年。目前該期債券主體及債項評級均為C。根據聯合資信對各信用等級的定義,主體信用等級為C表示“不能償還債務”。
“13東特鋼MTN1”持有人共有25家機構,其要求東北特鋼“提前償還本期債券全部本金、利息,盡快準備資金歸集相關工作,落實資金歸集時間”。
持有人要求東北特鋼對“13東特鋼MTN1”付息兌付制定明確方案,向全體持有人通報相關進展情況,包括但不限于資金來源、資金到位時間、外部支持等信息,并于今年5月31日前制定公開明確的還款計劃。
3月25日,東北特鋼官網宣布,原董事長楊華在居所上吊死亡,引爆了這家北方最大特鋼企業前所未有的債務危機。
短短兩個月內,該公司已先后有四只債券違約,包括2015年第一期短融債券“15東特鋼CP001”、2015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15東特鋼SCP001”、201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13東特鋼MTN2”、2015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15東特鋼CP002”,合計本金33億元。
東北特鋼對上述違約債券統一解釋為,“鋼鐵行業不景氣、公司銷售壓力大、銷售回款不及時,導致公司未能籌集足額償付資金”。
深陷資金鏈緊張困境的東北特鋼雖然身為遼寧省國資委直管企業,卻處于一個“國企信仰”和“剛兌神話”均告破產的時代。其已成為首家地方國企公募市場的違約企業。遼寧省國資委被指“無力兜底”,東北特鋼的債券兌付期過于集中,短期內獲得足夠的償債資金恐怕難度太大,投資者開始陷入恐慌。
在此次“13東特鋼MTN1”持有人會議上,投資人開始想辦法增加償債保障。投資人要求,東北特鋼須向其提供目前的受限資產、有效資產清單,并于每周五下午16時前,以郵件形式向主承銷商提交企業一周最新情況,由主承銷商發送給投資人,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生產經營情況、重大事項、債務償還情況及其他對發行人償債能力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投資人特別要求,東北特鋼必須書面承諾不會對債券進行“債轉股”、不會惡意逃廢債,必須“盡一切手段保證本期債券本息兌付”。
債轉股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債務化解方式之一。債權轉為股權后,原來的還本付息就轉變為按股分紅。“投資者拒絕接受一家企業的股權,說明對其未來發展沒有信心。”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債轉股后,如果企業經營仍無顯著改善,投資者手持這樣的股權毫無價值。
此外,由于股權的受償順序次于債權,投資者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其拒絕“債轉股”在情理之中。
盡管東北特鋼經營狀況好于普鋼企業,但負債高達84.4%,尤其短期債務占比過高。根據東北特鋼公開的財務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東北特鋼實現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分別為145.28億元和0.91億元,但公司未分配利潤為-7.62億元。
在當前“L型”經濟走勢下,鋼鐵行業至少在未來三五年內難見好轉。加上政策層面已開始主張打破“剛兌”,而在現實層面,政府亦已兜底乏力。內外形勢均已不利,東北特鋼能否走出危局,有待時間考證。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