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Alphaliner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全球集裝箱船訂單運力占現有運力的比率下降至歷史最低點——17.1%。2007年集裝箱航運市場的火爆引發了集裝箱造船熱潮,該比率一度達到本世紀以來最高值——64%。
Alphaliner表示:
自2008年開始,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集裝箱船訂單運力占比開始穩步下降。即使馬士基在2011年開始訂造首批3E級集裝箱船,帶動競爭對手跟進訂造18000箱級別的集裝箱船,這也僅僅在造船市場上激起了一點小小的波瀾。
該研究還顯示,目前不同大小的集裝箱船訂單運力占比率分布也十分不均衡,例如超過10,000標箱的集裝箱船訂單運力比率是56%,而小于10,000標箱的集裝箱船比率僅有4.5%。
在2016年前7個月里,全球集裝箱船新建船訂單總運力累計只有202,000標箱,這與2015年全年總運力2,309,000標箱的集裝箱船訂單形成鮮明對比。這是由于IMO頒布的關于控制船舶氮氧化物排放的相關規則適用于所有2016年1月1日后進行龍骨安裝的船舶,迫使著許多船東趕在新規則之前簽下訂單。
Alphaliner在報告中預測:
短期內集裝箱船訂單運力占比率將會繼續降低,除非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集裝箱新造船市場有巨幅上升,否則該比率可能在2016年底降至14%的歷史新低。
Alphaliner數據顯示,最近的新造船訂單集中在較小船型。今年的56個新造船訂單中有48艘是小于4,000標箱的,船東對大于9,000標箱集裝箱船已然興趣大減誰都不想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增加自己船隊的運力。
關于集裝箱船運力供給增長方面,Alphaliner預測2016年的增長率僅為3.6%,將會是有記錄以來集裝箱船運力供給年增長率最低的一年。盡管如此,集裝箱船的供需差距卻在繼續加大,閑置的集裝箱船隊規模在全部船型上較去年都有所增長。
最后Alphaliner表示:
嚴峻的市場形勢迫使很多船東推遲接受新船,至于這些船有多少艘,起碼有一打。
來源:中國海事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