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共有744艘大型遠洋商船銷往拆船廠,其中518艘在南亞海岸進行拆除,占全球拆除總噸位的90.4%。
據非政府組織船舶經紀平臺數據,拆船過程中至少有34名工人喪生。平臺數據統計至少有14名工廠在阿朗港(Alang)喪生,這也使2018年的印度船廠成為過去十年中在事故率方面表現最差的一年。
此外,在孟加拉拆船廠,有20名工人喪生,12名工人受傷嚴重。巴基斯坦官方消息確認有一名工人死亡,27名工人受傷。一艘被送往海岸的油輪發生火災,事故造成七名人員受傷。
這家非政府組織船船經紀平臺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Ingvild Jenssen表示:“2018年的這些數字令人震驚。沒有船東敢保證他們對這些拆船廠的拆船環境并不知情,然而為了獲得最高收益,他們卻仍然大規模地向這些環境最惡劣的船廠銷售舊船。報廢船造成的傷害是實實在在的。工人們暴露在有毒物質中用生命在工作,海岸生態系統遭到摧毀。船東有責任將這些船舶銷售給回收船廠,因為這些船廠才真正在工人和環境上投資。”
過去幾年中,石油和天然氣領域低迷,該平臺上登記的報廢海工船舶上升。僅2018年就有138艘油氣船舶登記報廢,而其中96艘船被銷往南亞海岸。
NGO船舶經紀平臺交流及政策官員Nicola Mulinaris表示:“我們已經有了既安全又清潔的船舶回收方案。有社會責任感的船東,如荷蘭Boskalis、德國Hapag Lloyd,斯堪的亞維納公司Wallenius-Wilhelmsen和Grieg都沒有選擇將報廢船舶送往海岸進行拆除。歐盟也提供了安全并清潔的船舶收回工廠名單。船東應將更多的報廢船舶分流至這些清潔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