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港口發展局公布的最新碼頭吞吐量數據顯示,3月份港口貨柜量跌8%至152.4萬箱,為連續第21個月下跌。累計今年首三個月,香港貨柜吞吐量跌10.4%至441萬箱。青島港則增長4.8%,為442.8萬標箱,首次追上香港港口,并超出一萬標箱左右。
香港港口首季吞吐量排名已被青島港超越,排名跌至全球第六。不過,由于去年吞吐量與香港叮噹馬頭的釜山港,尚未公布有關數據,最壞情況本港排名連跌兩位至全球第七位。
香港港口貨柜量去年被寧波港超過,排名跌至全球第五。踏入2016年,貨柜量跌勢未止,首季再跌10.4%,被青島港爬頭。但值得留意的是,目前韓國釜山港還未公布首季數據,若按去年全年貨柜量計,香港和釜山港的年貨柜量僅相差60萬箱,而首季本港碼頭貨柜量累計已下跌51.1萬箱,情況并不樂觀。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接受大公報查詢時直言,香港碼頭以處理轉口貨為主,但首季不是出口旺季,有很多船都很“吉”,希望未來這幾個月會好一點。他又說,若下半年情況仍然嚴峻,本港貨柜量要維持2000萬箱有困難。另有業界人士坦言,“香港跌出三甲后,排名已不再重要。”
香港貨柜碼頭商會主席鐘惠賢指出,碼頭后勤用地和躉船泊位不足,嚴重影響碼頭的營運效率,早前政府已提出增加碼頭后勤用地的方案,預計最快7月后有新增用地,冀能有所緩解。她又透露,政府早前在昂船洲公眾水位撥出120米水位予碼頭,惟具體時間和方案仍待進一步商討。
本月初,香港海運港口局正式成立,林宣武也是該局其中一位成員。他說,目前尚未有開會,不過該局主要是推廣本港碼頭、做高增值航運服務業。他認為,若本港能盡快與東盟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議,或有助增加貨量。同樣身為該局成員的鐘惠賢補充,該局會增加人手研究航運政策、推廣和相關勞工問題,相信有利行業發展。
縱觀其他碼頭表現,3月內地進出口數據有所改善,全球排名第一的上海港上月貨柜量升2.11%至300.5萬箱;全球排名第三、四的深圳港和寧波港,上月貨柜量分別升9.06%和4.75%。不過,首季上海港貨柜量跌1.64%至853.8萬箱,深圳港貨柜量跌2.6%至556.92萬箱,寧波港則升5.1%至538.5萬箱。
全球排名第二,同樣以中轉貨為主的新加坡港,亦難逃貨量下跌的命運。該港上月和首季吞吐量分別跌7.96%和9%,至251.8萬箱和739萬箱,與上海港的差距進一步擴大。至于以1.84萬箱優勢超過本港,成為全球第五大港的青島港,上月貨柜量升3.2%至154.09萬箱,首季貨柜量升4.8%至442.84萬箱。
來源:中國船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