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和官方制造業PMI走勢出現明顯背離。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分析稱,統計局PMI樣本企業的行業分布中,重工業比重可能相對較高,而財新PMI樣本企業的行業分布中,輕工業和服務業比重可能相對較高。重工業部門由于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原因,對統計局PMI的拖累可能較大。
鐘正生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不考慮邊際變化,只考察絕對水平,那么財新PMI的50.6與統計局PMI的49.9差別也并不是很大,一個代表經濟弱復蘇,一個代表經濟緩回落。財新PMI反彈和統計局PMI下跌的持續性均有待觀望。
8月1日公布的數據7月官方制造業PMI降至49.9%,落入景氣收縮區間,而財新制造業PMI錄得50.6,較6月大漲2個百分點。同時,財新制造業PMI與官方中小企業制造業PMI走勢也完全相反。
在官方制造業PMI分項中,7月大型企業為51.2%,比6月上升0.2個百分點,持續高于臨界點;而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9%和46.9%,比6月下降0.2和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均低于臨界點。
鐘正生認為,從6月的投資數據來看,東部民間投資略有上升,而中西部有所下降;東部政府投資下跌速度較中部慢。若該趨勢保持至7月,或也可部分解釋為何7月財新PMI上漲而統計局PMI下跌。
他表示,7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雖漲幅較大,但也僅僅略高于景氣榮枯線。現在還不好判斷,這究竟是不是制造業景氣的一個拐點。但7月財新PMI的“亮眼”表現,與近期工業生產的高頻數據是大致吻合的。
在鐘正生看來,財新PMI樣本一直很穩定,沒有樣本突然調整的因素。從歷史數據看來,統計局中小型企業PMI與財新PMI相關性也不高。
據其計算,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統計局PMI小型企業與財新PMI指數的相關系數僅為0.07,統計局PMI中型企業與財新PMI指數相關系數僅為0.09。
鐘正生認為,不能說“此中小”和“彼中小”就是相同的概念。7月統計局PMI中小企業分項向下,而財新PMI向上,大家也不用太多拿來說“背離”。
關于兩者的差異,中國PMI編制公司Markit的總裁Kevin Gould曾經在去年7月底的財新PMI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不同的計算方法呈現不同的結果,Markit在全球30多個國家使用相同的計算方法,來確保數據具有可比性。
財新中國制造業和服務業PMI的每組調查樣本包含400多家公司。
據稱,Markit“根據這些公司歸屬的行業和規模,來確定其相對重要性;根據其雇員總數,分為大、中、小型。通過加權系統,確保調查數據結果的準確”。Kevin Gould表示,Markit在編制PMI時,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對行業與公司規模進行了選擇。
來源: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