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要想造福特級航母:滿足條件的船塢就有34座

    2016年8月3日,我國海軍一艘最新型導彈驅逐艦在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一號船臺成功下水,一號船臺也功成身退、宣告退役。

    某些缺乏專業素養的人士和媒體,難得見到了官方披露新艦下水照片,就以為可以搞個大新聞、把中國造船業批判一番,說什么“沒有安裝球鼻艏、中國造船業技術落后”云云;殊不知:其一,“球鼻艏”是指“帶有球鼻的艏部”,是艏部的一種形式,船頭水線下圓滾滾的突出結構叫“球鼻”、不叫“球鼻艏”;其二,包括美日英韓等國船廠在內,但凡球鼻內置聲納且在船臺建造的軍艦,都不會在下水前安裝球鼻及內置聲納,這是全世界造船業通行的工藝。中國造船業確實有問題,但問題絕不是出在所謂的“球鼻艏”上。

    一號船臺的命運

    “球鼻艏”的無聊傳說并不是本文的重點,筆者就不多加評論了;筆者更關心的是一號船臺的命運。建成于上個世紀50年代的這座一號船臺,曾經是中國為數不多能夠建造萬噸貨輪和大型軍艦(當然也只是當時中國海軍麾下的“大型軍艦”)的船臺之一,為新中國造船業和人民海軍的發展立下過汗馬功勞,創下過多項“第一”。那么,退役之后的一號船臺將何去何從呢?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廠區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一號船臺周邊的空間條件。利用百度地圖可以看到:其一,一號船臺所面對的水域比較狹窄,從其閘門到對岸的距離僅約400米;其二,一號船臺背后不遠處就是成片的廠房,可供動土的余地并不大;其三,一號船臺左右緊鄰兩座船臺和一座船塢,兩側空間也不大。這就意味著,從技術角度來看,一號船臺很難被擴建為更大的新船臺,也不大可能在原址開挖一座新船塢。

    更重要的是,當前造船業產能嚴重過剩,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也在力推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大連船舶重工沒有動力去擴大產能,即使有,也不大可能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批準。即使是重建一座與一號船臺相同規格的新船臺,可能性也很小。所以,筆者傾向于認為,退役后的一號船臺很有可能被拆除、改為物料和分段的堆場。

    中國的大型船臺與船塢

    現代造船業普遍以分段為單位組裝船體。分段制造部門建造好一個個船體分段,往往會預舾裝各種管系,之后,就由總裝部門在船臺上或者船塢中把這些分段像搭積木一樣拼成一個整體。某些較小的船舶則是以總段為單位進行總組。現代造船業中,實際上已經不存在“鋪設龍骨”這么一道工序,媒體上常見的“鋪設第一根龍骨”實際指代的是第一個分段(總段)被吊裝上船臺或者進船塢。船臺/船塢是建造船舶最重要的場所之一,是船廠的核心資產。大型船臺/船塢的數量,往往就成為衡量一個造船廠乃至一個國家造船業的實力的標準。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國內的船舶制造企業仍有735家,1萬噸以上的造船用船塢、船臺共計529座,其中1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船塢和船臺共56座。在這56座大型船塢和船臺中,10萬~25萬噸級的有20座,30萬噸級的有30座,50萬噸級的有6座。這里的噸位,指的是船臺/船塢計劃建造的貨船的載重噸,不是船的排水量,也不是船臺/船塢的承重能力。2014年至今,中國沒有新建大型船臺或船塢。

    來源:觀察者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