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士基:“一帶一路”有助于航運復蘇

    近日,馬士基北亞地區代表、中國區總裁Tim Smith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會對正處于嚴冬季節的集裝箱運輸帶來積極影響。

    Smith認為2015年全球需求增長很小,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不景氣。“需求疲軟是港口和碼頭最大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帶一路”可以激勵世界貿易和需求增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是為了在未來十年創造2.5萬億美元的年貿易額。主要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在原始絲綢之路的基礎上,在中亞、西亞、中東和歐洲引入一系列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另一半是海上絲綢之路,包括中國南海、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貿易。

    “這些項目是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來促進貿易增長,而作為一個航運公司,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目前航運市場存在很嚴重的運力過剩問題,我們十分期待看到需求的增長。”

    對于這個問題,中遠董事長馬澤華也認為,從長遠來看,“一帶一路”可以為航運業提供指導方向。

    通過政府和國有實體的投資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

    為了促進“一帶一路”的實行,中國發起并同一些國家合作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重點支持“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并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與此同時,還設立了絲路基金,旨在“一帶一路”發展進程中尋找投資機會并提供相應的投融資服務。

    根據早先馬士基集團對“貿易基礎設施對發展的長期經濟影響”所做的研究,當對基礎設施的升級加以投資,并與國民經濟部門聯系在一起,往往會促進貿易量的提升。Smith表示“這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幫助,如果其中一些投資可以導致更多的貿易,這無疑有助于航運業的發展。”

    為了努力促進全球貿易,馬士基加入了WTO國際貿易聯盟,旨在通過《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實施來降低貿易壁壘。

    歐洲港口與中國實體的密切聯系也許不會參與到海上絲綢之路中來

    一些歐洲港口和中國實體已經簽署了一帶一路的戰略,如安特衛普港和廣州港在12月締結。

    為友好港,鹿特丹與中國銀行結為長期戰略聯盟,波蘭投資成為中國對歐洲出口的貨運中心。但Smith解釋說:“海上運輸的主要通道更多的是從東南亞到南亞再到非洲東部,而不是直接與這些北歐的主要港口對接。而在在未來一年,也許我們會看到更多從南亞、東南亞到非洲的港口活動。所以這些伙伴關系不太可能對歐洲的港口活動有太大影響。”

    來自中國船檢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