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頭直升機場,轟鳴聲中,14架直升機陸續騰空而起,分批搭載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南海東部石油管理局深圳分公司春節后第一梯隊輪班的207名海上作業人員,飛赴南海東部海域全部7個作業區和“南海八號”等鉆井平臺。
記者2月19日從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漁業局)獲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深圳海洋產業的企業近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復工,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深圳有涉海企業7000多家,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全市GDP的9.6%,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海洋油氣、交通運輸和濱海旅游業共同構成深圳海洋經濟四大支柱產業。
中國海油:全員隔離觀察14天后,健康合格員工方可出海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海油全力保障油氣穩定供應,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海上一線作業人員主動推遲每組28天的輪班,全力以赴戰“疫”保產。為保障員工身體健康和海上油氣生產正常運行,各公司提前實施輪班計劃,從2020年1月底開始,南海東部管理局迅速建立管理制度,千方百計在深圳、珠海建立多個集中觀察點,緊急制作數千張出海“綠卡”作為疫情防控期間出海的健康憑證,對經過14天隔離觀察的員工一人一卡憑卡出海。目前,2100多人組成的出海“預備隊”已分批安排集中隔離觀察,為后續輪班出海做好準備。其中深圳分公司第一梯隊人員在完成陸域14天的觀察并確保健康狀況良好后,開始替換已在海上連續值守奮戰近40多個工作日的200多名同事,全力投入海上油氣生產工作。
眾多“海油人”提前結束海休假期,克服重重困難,趕回指定隔離點接受隔離觀察。由于交通部分停擺,平臺操作員侯旺步行10公里又搭乘拉貨的三輪車繞小路,終于搭上了返深航班。鉆井總監翟立偉每年出海211天,今年1月29日他第7次在海上作業過完春節后回到陸域與親人團聚,僅4天又緊急加入出海輪班的隔離觀察隊伍。他說:“海上缺人換班。疫情就是命令,守護平臺是我的責任。”
春節期間,中國海油累計向25個省市供應成品油7.37萬噸,累計向廣東等近10個省市及港澳地區供氣超16億方,870座加油站全部正常營業,以“供應不斷、質量不降、價格不漲”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能源供應保障。
友聯船廠:集中優勢力保船舶如期交付
疫情發生以來,位于孖洲島的友聯船廠(蛇口)有限公司有10余艘船舶在廠維修。該公司夯實防疫舉措,全力推進復工復產。各經營代表、商務代表積極與各船東公司代表協商溝通,制作發放了中英文對照版的“重要提示”,及時通報疫情,發放防疫物資。絕大多數船東對這一突發情況表示理解,對船廠采取的緊急措施表示贊賞,同意適當延長修期共克時艱。
為保證生產不減員,該公司還規定所有回深人員必須在陸域觀察14天后方可上島,住島人員須經同意并持放行條后方可下島,同時嚴格執行分時乘坐交通船、搭建上島人員消毒通道等措施。
友聯船廠是招商工業重塑國內修船業地位的骨干企業,單體船廠年產值在國內名列前茅。截至目前,南海二號平臺、東方鳳平臺已順利出塢,明成輪、交響樂輪已按期出廠,油輪改裝FPSO鳳凰洲輪正抓緊調試系統……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將繼續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保障在廠船舶如期交付,努力完成年度生產經營目標。
開漁季:筑牢漁業安全和疫情防控防線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按照市里的統一部署,各涉海企業已有序復工復產,瞄準年度目標,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總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團,已要求300多家下屬企業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有序復工復產。去年12月成功中標歐洲兩大機場近2億元訂單的中集天達控股公司,經向寶安區福海街道申請獲批于本周復工。“我們聯動著上下游鏈條大批的供應商和客戶,生產不能停擺。我們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確保完成今年的各項訂單和目標任務。”中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介紹,深圳惠企16條政策給了很多中小微企業信心和支持。以該公司為例,通過減免房租和人才補貼等預計可節省成本20-40萬元。接下來,企業要積極生產自救。經粵海街道批準,該公司于本周錯峰復工。他們制定了應急預案、提交了復工企業疫情防控承諾書,投資方也免費提供了一批口罩。作為一家在水聲通信和水下組網技術領域擁有核心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預估今年的業績有望翻番。
時值傳統開漁季節,深圳許多漁船也陸續揚帆出海追趕“春潮”。流動漁船捕撈量占全市海產品供應的70%,對豐富深圳菜籃子及穩定海產品價格具有突出作用。時值傳統開漁季節,深圳市海洋漁業局制定了報備船員健康狀況、強化漁港巡查管控、上船監測體溫、加強海上巡查力度等四大措施,努力實現漁船漁民全覆蓋,為全市漁業安全平穩復產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線。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