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地時間6月3日,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和意大利埃尼(ENI)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在雙方于2017年建立合作的基礎上,深化在新技術領域的合作,推動脫碳技術發展。未來,芬坎蒂尼集團和埃尼集團將聚焦循環經濟,不斷創新,攜手探索前沿的脫碳技術,進一步提升廢物轉化為能源、天然氣、甲醇或氫氣的效率,并做好這些能源的運輸工作,同時拓展氫、甲醇等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進一步完善離岸可再生技術的開發和使用。
早在2017年5月29日,芬坎蒂尼集團和埃尼集團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內容包括能源系統領域的可能研究,特別是天然氣運輸鏈。在之后的3年時間里,雙方以模塊化和可逆的方式,合作開發了幾個海上浮式生產平臺概念,并結合芬坎蒂尼的專利技術和埃尼集團的技術優勢,合作開發了浮式獨立發電廠,研發了甲醇燃料的制作工藝。
如今,在這份協議的基礎上,芬坎蒂尼集團和埃尼集團根據適用法律,確定了具有約束力的后續協議,通過收集、開發那些分散在海上和沿海地區的廢氣物,加大對其二次利用、開發的力度,最大化將其轉化為綠色能源或適用于工業的一系列產品。
緊密合作 減少碳足跡
隨著時代的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改變對煤和油氣的大量消耗,進入脫碳時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當代能源系統已從原來傳統資源型系統,逐漸向智慧型轉型,具體表現在可再生能源比例逐漸增加,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漸與排放脫鉤等。
在整個國際競爭中,大企業只有緊跟全球發展腳步、搶占能源轉型先機,才能在未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立足腳跟,穩步發展。
于是,芬坎蒂尼集團加快推進在海洋領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研發,并找到了擁有相同目標和相近實力的“攜手者”——埃尼集團。
埃尼集團成立于1953年,近年來致力減少開發石油,增加了對天然氣的重視,希望通過開發可再生能源,實現企業的能源轉型發展。
在最近3年多的時間里,芬坎蒂尼與埃尼集團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雙方合作的重點,就是通過技術合作,大力發展浮式生產平臺,開發清潔能源,支持海上運輸工具使用天然氣,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
本月月初簽下的這份協議,是芬坎蒂尼集團和埃尼集團近3年來的又一次“牽手”。
對于此次合作,埃尼集團總經理克勞迪奧·德斯卡爾齊表示:“要把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和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結合起來。當前,埃尼集團正在大幅減少碳足跡。未來,天然氣將成為埃尼集團一個不斷增長的業務部分,預計在2025年,天然氣業務占到公司總業務量的60%,2050年占到85%。”當地時間6月3日,海外業內人士表示,國有控股的埃尼集團計劃成立一個專注于新能源解決方案的部門,以管理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清潔能源業務,為未來的脫碳做準備,同時將油氣業務保留在一個單獨的部門。
芬坎蒂尼集團的朱塞佩·波認為:“埃尼集團和芬坎蒂尼集團是意大利民族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個民族企業能一起分享經驗、攜手合作,對國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凸顯“脫碳” 研發新技術
近年來,芬坎蒂尼集團致力于建造大型郵輪,在該領域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業績,與此同時,還加大與外界的合作力度,通過一系列收購、成立合資公司等操作,逐步提升和鞏固在國際造船市場的影響力。其中,芬坎蒂尼集團收購法國大西洋船廠、與卡塔爾合作、與法國海軍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這些項目不但幫助其獲得了相對穩定的新船訂單,還提高了意大利在海軍市場的競爭力。
但保持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是芬坎蒂尼集團一直在追求的目標。在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和頂級的船舶質量基礎上,重視企業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走上更環保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才能讓芬坎蒂尼集團實現脫碳目標,成為脫碳時代的探索者、先鋒者。
從今年已交付的郵輪和計劃交付的郵輪看,芬坎蒂尼集團正不斷創新、改良技術,強調新建船舶的環保、低碳功能。其中,計劃在今年交付的“緋紅女巫”號主打綠色環保概念,通過采用前沿技術,降低了該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例如,該船配備了約1兆瓦的能源生產系統,可利用柴油機的余熱,進行能源的二次開發;除了安裝脫硫塔系統,該船新配的催化轉化器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配備了LED燈,以減少能源消耗;擁有的水動力設計可有效節省燃料。
從最新公布的企業財報看,芬坎蒂尼集團更是凸顯了“脫碳目標”的字眼。2020年4月,在芬坎蒂尼集團官網公布2019年全年業績時,朱塞佩·波諾在董事會上表示:“作為意大利工業的重要基石之一,芬坎蒂尼在道義上有責任與政府一道發揮關鍵作用,通過穩定就業和提高生產能力推動本國經濟復蘇。而我們與意大利國有銀行Cassa Depositi e Prestiti (CDP)、埃尼集團合作對意大利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產生了積極影響,通過共同研發更加綠色環保的船舶、推動創新性的項目開發,我們朝著脫碳目標越走越近。”
數次“牽手” 為同一目標
在同一目標下,芬坎蒂尼集團與埃尼集團不斷加深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在協議框架內推動了多個項目,為打造清潔能源、實現脫碳目標不斷努力。
2017年,芬坎蒂尼集團與埃尼集團達成協議,雙方共同開發近海設施以及其他設備中的天然氣發電系統。該協議包括研究與天然氣能源相關的項目,其中還涉及天然氣資源的開采工作。
2019年10月28日,芬坎蒂尼集團與埃尼集團簽署了一項協議,成立了一家波浪能發電公司。雙方把海洋波浪能中蘊含的能量,轉為工廠可使用的電能,同時,共同推動試點項目Inertial Sea Wave Energy Converter(ISWEC)進入到可運營狀態。
據悉,2019年4月,芬坎蒂尼集團與埃尼集團就曾簽署了一項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海上電廠開發和建設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合作ISWEC項目。其中,芬坎蒂尼集團提供自身在建造軍艦中的優勢,特別是在優化生產單元的設計、建造、安裝中的豐富經驗,推動一系列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產業化發展。因為,技術研發不是最終的勝利,產業化發展才是項目實現真正成功的最后一步。
借用芬坎蒂尼集團的優勢,ISWEC項目不但能為近海地區的脫碳經濟作出重大貢獻,還可被進一步推廣到意大利其他地區,特別是小島嶼附近地區,幫助該地區實現完全可再生電力的供應能力。
據悉,ISWEC是一個混合型的智能電網系統,由光伏系統和儲能系統組成,既能滿足中型和大型離岸工程的用電需求,又能為非互聯地區提供完全可再生電力,例如較小的島嶼等。目前,該項目已經克服了迄今為止限制波浪能轉換的技術難題,未來通過開發意大利沿海地區或其他國家近海地區的波浪能,將大大加快歐洲地區能源轉型的腳步,實現最終的脫碳目標。
歐盟“發話” 定能源目標
2020年3月6日,芬坎蒂尼集團、埃尼集團、CDP三方共同確認了脫碳目標,以及要為可持續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共同開發循環經濟項目,確定和實施技術解決方案,解決因漂浮塑料廢物和微型塑料而影響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的海洋垃圾問題。
為了加快實現未來的脫碳目標,芬坎蒂尼可謂開足了馬力。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三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其實也是為了按期落實歐盟能源氣候一攬子計劃,實現歐盟委員會提出的2030年氣候和能源政策目標。
近年來,歐盟一直在積極向低碳經濟轉型,希望以此保障能源供給、減少能源進口依賴、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2008年,歐盟通過了歐盟能源氣候一攬子計劃。按照該計劃,到2020年,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至少減少20%,可再生清潔能源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費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
到了2014年,歐盟委員會又提出了2030年氣候和能源政策目標,要求歐盟成員國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至比1990年減少40%;可再生能源在歐盟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7%。
在歐盟的推動下,意大利積極應對氣候危機,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不斷用創新發展帶動新的商機和就業機會,提高歐盟產業的競爭力。芬坎蒂尼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實現歐盟2030年目標的一部分,芬坎蒂尼聯合埃尼集團,在海洋廢物再利用領域積極作為,持續研發將可回收塑料廢物和二次固體燃料轉化為綠色能源或工業產品的技術,加快向低碳經濟過渡的腳步。
芬坎蒂尼集團、埃尼集團、CDP三方分工明確。根據協議,芬坎蒂尼集團將提供海軍所使用的艦船信息及相關配置信息,用以研究多類型艦船在航行期間的廢棄物排放情況,更好地推動海上廢物的收集、選擇和處理工作,特別是針對塑料廢物,以及可處理和不可處理廢物產品的二次開發技術。埃尼集團將提供其在工業領域的技術,做好方案研究和制訂倡議工作,尤其是在工業層面實現廢物轉化、再利用的目標。CDP則將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創建新的商業模式,以幫助芬坎蒂尼集團和埃尼集團實現脫碳經濟的轉型。
此外,芬坎蒂尼集團、埃尼集團、CDP還將把技術解決方案和提高全社會認知結合起來,在本國營造良好的“脫碳文化”。
芬坎蒂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公司而言,盈利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在外人看來,我們建造的船舶是一座浮動的城市,那么我們就要把社會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聯系起來,肩負起社會責任,形成可持續性的增長模式。同時,芬坎蒂尼集團和埃尼集團、CDP的合作是長期的,未來,我們不僅要有能力處理海洋廢物,還要有能力完成其他領域的脫碳目標。”
來源: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