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的輪機長 船上的年夜飯他吃了15年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春節期間,整個城市在燦爛的煙花下格外妖嬈迷離。在大連灣港,每天晚上,“青山島”輪都會拉載著成百上千名返程旅客,準時停靠在碼頭。

    人們常說:“大海航行靠舵手”,但船員說大海航行更要靠輪機!因為船舶的動力、電力保障都來自于輪機,設置在船體底部的機艙就是船的“心臟”,運轉的機器使艙內的溫度變高,轟鳴聲讓人聽不清自己說話的聲音。在這樣相對“與世隔絕”的環境中,“青山島”輪的輪機長寇介云工作了15個年頭。2月19日正月十二晚,利用“青山島”輪靠岸后短暫的休息時間,記者登上客輪走進了它的“心臟”,了解80后輪機長春節期間的堅守。

    體驗: 機艙內36攝氏度高溫,說話基本聽不清

    沿著船體內陡峭的扶梯,記者下到了“青山島”輪的“心臟”機艙。由于機艙里噪音很大,輪機長寇介云特意找來一副耳套讓記者戴上。打開機艙的大門,迎面一股熱浪襲來,機器聲震耳欲聾,機艙內滿是柴油、機油的味道。記者注意到,在機艙內一處管壁懸掛的溫度計上清楚地顯示著,此時機艙內溫度高達36攝氏度。寇介云時不時用手摸頭,打手勢提醒記者小心碰頭。

    記者順著扶梯下了一層,看到發電機正在工作,排氣閥上下振動,發出“咚!咚!咚”的聲音。在機艙內沒待多久,記者已經渾身濕透,悶得喘不上氣來。寇介云告訴記者,輪機部除了輪機長外,還包括輪機員、電機員、機匠長和機匠。他們各司其職,常年工作在客滾船的底部,除了與駕駛室之間的聯系外,工作期間幾乎“與世隔絕”,隨著載重量的加大,他們往往身處海平面下面,擔負著非常重要,又極其乏味的工作。而作為輪機長,除了配合船長工作外,更重要的任務是確保機艙動力和輔助設備運轉正常,保障船舶正常運行,“進出港時,我必須待在機控室內,隨時監控各設備的參數指標,其他人員在機艙內各司其職。其余時間輪機部人員會24小時輪流值守在安靜且恒溫的機控室里,監控機器是否運轉正常,并按規定定時到機艙內巡視,檢查機器設備是否有異常”。

    15分鐘后,當記者爬出機艙時,一股舒服的涼風立馬襲來,耳邊也頓時安靜下來。看著機控室內一絲不茍工作的船員們,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堅守: 15年沒有回家過年,把機會留給同事

    31歲的寇介云,老家在山東濰坊,今年已經是他上船工作的第15個年頭。由于家在外地,再加上工作繁忙,幾乎每年春節他都是在船上度過的。而今年春節,原本停航4天、有機會回家過年的他,又將機會留給了家在大連的本地船員。

    在寇介云的腦海里,更多記憶的是在船上過年的情景,“在船上過年其實也很熱鬧。每年的除夕,船上會留一半人值班,聚餐、看春晚、包餃子、聽新年鐘聲,這是中海客運多年的傳統。除了看春晚,別的活動也很豐富,唱歌、猜謎、打滾子、下象棋、打乒乓球。”

    而今年春節,對于寇介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自己的二女兒剛滿11個月,這是孩子出生后過的第一個春節,寇介云節前特意給女兒郵寄去一份節日禮物。春節期間,只要有時間寇介云就上網與妻子視頻聊天,逗逗自己的寶貝女兒。

    按照班期,正月初四晚上“青山島”輪正式起航,開始了年后的第一個航班。正月初六大風降溫,船靠在煙臺避風。初七風力略減,中海的客輪因為抗風等級高,率先復航。由于正值返程高峰,“青山島”輪不停往返于煙臺、大連間,接送返程客流。

    別人的春節長假對于寇介云來說,只不過是平常。

    “幸福是自己干出來的,苦惱也是自己找出來的。干我自己喜歡的工作,一點都不辛苦,我很滿足。”寇介云常說,在他心里有兩個家,一個“大”家,一個“小”家。一個家在客輪上,一個家在濰坊,兩個家我都愛,兩個家我都放不下。有時候我只能犧牲小家,因為客輪上有很多事等著我去做,有很多旅客等著我為他們保駕護航。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寇介云選擇了船員這個崗位,就選擇了奉獻,生命因奉獻而變得美麗。在人生的路上,雖然沒有鮮花,沒有掌聲,但他卻贏得了同事的尊重與贊賞。

    來自新商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