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青島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青島董家口港口岸對外啟用,面向國際航行船舶開放。
由此,青島市正式踏入國內為數不多的“雙港口口岸”城市行列,這對于青島市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助推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和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大意義。
港區連續三年吞吐量超億噸 18個建成泊位已臨時開放
董家口港區隸屬于山東港口青島港,規劃建設泊位122個,年通過能力5.3億噸,是山東港口一次性規劃陸域最大、泊位最多的綜合性港區,就港口規模來看,相當于再造一個“青島港”。
在董家口港口岸尚未正式開放,部分碼頭泊位相繼建成具備作業條件的情況下,經口岸查驗單位的大力支持,青島市推動實現了18個建成泊位臨時開放。據統計,董家口港區年吞吐量已連續三年超1億噸,其中,2019年董家口港區靠泊船舶4012艘次,完成吞吐量1.5812億噸,其中外貿運量9054萬噸,打造了全球綜合效率最快、配套功能最全、全程服務最優的大船接卸品牌,成為40萬噸大礦船靠泊中國的首選港、首靠港。
初步估計,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對外開放后,煤炭等大宗散貨將可由此直接進出,僅煤炭進口一項一年就可為企業節省物流成本過億元,對于構建集航運、貿易、金融、裝卸、儲存、運輸等各要素為一體的產業鏈生態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船舶進出境通關“最多跑一次” 全年可節約成本4000余萬元
現今,董家口港海關全面推廣“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出入境船舶申報“單一窗口”應用率已達到100%。推行船舶進出境業務無紙化,實現船舶進出境通關“最多跑一次”,對進口鐵礦、錳礦、鉻(gè)礦等大宗散貨實施“先放后檢”監管模式,提高港口堆場利用率,減少提貨等待時間,降低企業成本。2019年,董家口港海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9500余萬噸, 總值365億美元。
除了推廣“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外,董家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同時大力推行“互聯網+邊檢服務”戰略,實行“網上辦、預約辦、分批辦、現場辦、電話辦”“五辦”服務模式,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平均每艘次出入境船舶可節約通關時間3小時,全年可節約近7000小時,節約成本4000余萬元,極大提升了服務效能。
下一步,董家口港口岸將著手推動胡家山作業區擴大開放,并且同步做好新增碼頭泊位對外啟用工作,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努力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為山東省、青島市外經貿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聞背景:董家口港區開放歷程
2020年6月11日,國家口岸驗收組完成董家口港口岸查驗配套設施驗收;6月19日,海關總署印發紀要,同意青島董家口港口岸對外開放通過國家驗收。
6月23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山東青島董家口港口岸對國際航行船舶開放;6月30日,山東海事局發布公告,公布董家口港口岸開放水域。
目前,在董家口港區航運中心配套建設了進口商品檢驗檢疫實驗室,建設了配有直升機停機坪、露天清洗池、晾曬場地的海上溢油應急設備庫,建有國際先進的VTS(船舶交通服務)系統等設施,實施口岸現場全封閉管理。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