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的過程大部分就是現場生產的過程,生產的過程離不開勞動的過程,有勞動就會發生工時。對于現有大多數船廠采用的勞務承包模式,其勞動工時的把控和管理往往都在施工單位自己手里,船廠很少參與進去,特別是中小型私企往往很缺乏或很少對現場實動工時進行統計和分析,這無疑對船廠承包給施工單位的勞務工費的合理性無法進行有效的測算,對后續船舶建造勞務估價無法提供支持性的依據。
實動工時內包含有效工時和輔助工時,有效工時就是對于生產產品投入的實際發生工時;輔助工時就是指在產品生產前的準備工作用工及生產過程其它消耗用工。對于造船流程從鋼材配套—碼頭交付,其中的工序很多,這些工序都是需要人為的去操作,每項工序的完成都要消耗較大的勞動力,產生很多的生產工時。
大多數船廠實動工時的統計較粗放,而且存在較多的不穩定性,比如某項工程施工人員數量、作業時間、作業場所不固定,導致對于現場在這一工程項目內的實際發生工時統計產生較大的困難,直接使此項工程的實動工時準確性得到質疑和不準確。怎樣做到實動工時較為準確的反映出來,這個需要的是施工隊的配合和現場管理人員的負責,目前很難做到細化每項工作上,只能粗放到施工隊承攬的每項工程上,如管系工程項目,從施工隊施工人員打卡記錄上可以系統的統計出此工種實際出勤工時數,然對于此出勤人員每天的具體施工工作只能粗略的從現場管理人員上報的工作日志上反映出來,比如是在安裝某某系統管子、焊接某某液壓管、安裝某某閥件等等工作。雖然從打卡出勤記錄上反映出來了此施工人員是在此工程上施工,但是不是真正的所有工時都發生在了此項工程上,又有多少工時是實際有效直接的發生在此工程上,這個確實很難準確的做到統計,只能按照比例進行測算,如一個技術工人出勤8小時,有效工時達到80%,輔助及其他消耗工時占用20%。最后把此工程發生的所有工時進行匯總分析。
整個造船工程是非常龐大的,造船過程中每天都在不斷的發生工時,產生著消耗。怎樣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減少間接工時的損耗,這是一家船廠降本增效的一條研究課題,如何有效從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現場返工、提升技術工人技能水平等方面來做到有效工時的最大化,需要好好的思考、試驗和總結。
對于現場實動工時的統計,不知道各位有何好辦法?大家一起來探討和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