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航運業掙扎求生 初創企業寄望科技救命


    2016年9月8日,一艘在美國加州長灘港口附近的韓進海運貨輪。

    面對營收驟降、防御性合并及主要業者韓進海運(117930.KS)破產等接二連三的重壓,全球航運產業正逐漸意識到,要通過科技尋找補救機會。

    搭載感應器的集裝箱、智能船只以及3D打印等科技搶占頭條新聞之際,要大干一場的初創企業則致力于那些更為基本的作業流程上,簡化航運商、貨運代理商、以及實際運送商品業者間的互動。

    “在這個極為復雜的系統中,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這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沖擊,”Founders Fund的Trae Stephens表示。Founders Fund本周帶頭進行對Flexport的一輪6,500萬美元投資,Flexport是一家主要提供物流服務和數據的初創企業。

    “我們認為提升辦事效率實際可以滲透到經濟體中的每一個部分,”Stephens指出。這輪投資之后Stephens將進入Flexport的董事會。

    根據運輸咨詢公司Seabury,接下來幾年集裝箱遠洋貿易的增速(復合年均增長率)可能不會超過3%,2000-05年以及2005-10年的增幅則分別為10%和5%。麥肯錫預估,今明兩年運能過剩將維持在20%以上。

    香港初創公司Freightos執行長Zvi Schreiber稱海運業是“手工操作的,效率低且不透明”。該公司提供像Expedia那樣的終端到終端的海運運費報價。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發現,運費報價通常包括20種相關費用。根據Journal of Commerce,在價格波動以及裁員導致發票錯誤時,每家海運公司一年虧損最多達15萬美元。

    “這個行業破碎不堪,我們無疑面臨嚴重的問題,”海運及物流公司Mercator International的合伙人Jesper Kjaedegaard近期在新加坡的一個海運會議上稱。“沒有科技,這個行業將不會進一步向前發展。”

    透明度

    Kjaedegaard指出,像Xeneta這樣的初創企業,該公司是兩位行業資深人士在未能說服雇主–海運業巨頭Kuehne und Nagel(KNIN.S)在運費方面引入了更大透明度的情況下創辦的。

    “業內許多人認為透明度具有破壞性,會對利潤率帶來負面影響,”聯合創始人Thomas Sorbo說。

    Xeneta的解決方式是尋求全體消費初創企業的支持:鼓勵所有業內企業公布運費,從而為全球約1,700萬份海運合同運費建立群體提供的數據庫。

    通過實時數據,航運商可以看到他們應能得到多少運費。

    “突然之間(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合同與其他人的對比,從而可以發現自己是否被騙了,”Sorbo說。

    風險資本有意在整體供應鏈領域投資,而且物流行業也在增長,至少直到去年情況還是如此。根據咨詢公司CB Insights數據,2015年對初創企業投資超過17億美元,是2014年的三倍。今年上半年投資額則達到5億美元左右。

    初創企業中,有試圖效仿優步經營方式的,也有像Natilus這樣,計劃生產跟波音777飛機一樣大、能在水上起飛和降落的貨運無人駕駛飛機的。Natilus執行長Aleksey Matyushev設想,運費較低的空運,能夠將很多遠洋航運業務擠出貨運市場。根據Seabury,遠洋航運占集裝箱貨運的98%左右。

    但是,目前初創企業的弄潮兒是,Xenetas這樣不斷蠶食低效同業的企業。

    例如,Freightos提供物流企業可管理合約的軟體,并使報價和銷售程序自動化。上個月,Freightos收購了西班牙空運費率數據平臺WebCargoNet。

    另外,為船運商提供線上管理供應鏈方案的GT Nexus,則在去年被全球最大軟件公司之一Infor收購。

    但并非所有業者都喜歡受人注目,而且外界也懷疑這類初創企業能否在細分市場之外開疆辟土。

    “他們自以為想出了好方法,但其實并沒有,”香港一位業界資深人士Nick Coverdale說。“這個行業并不像人們所稱的那么落后。”

    其他人則是指出利用這類服務的好處。

    新加坡Global Air Cargo International的Eddie Soh說,使用Freightos可幫助他更快地給客戶報價,就算他人是在路上,只要拿出iPad就可以。但在以前,他得趕回辦公室用電郵和Excel才能做到。

    來源:路透中文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