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之間的交叉持股,被視為國企改革的新路徑。盡管實際效果尚未顯露,新案例卻不斷涌現。
6月17日晚間,中國石油(601857.SH)發布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集團)通知,中石油集團擬將其持有的中國石油6.24億股A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34%),無償劃轉給寶鋼集團。此前,寶鋼集團未持有中國石油任何股份。
本次無償劃轉完成后,中石油集團在中國石油總股本中的持股比例,將由86.35%降至86.01%。中國石油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變。
中國石油解釋稱,上述操作的目的是“為加強中石油集團與寶鋼集團戰略合作,優化公司股權結構”。
“國企之間互相持股,或交叉持股,是為了通過在股權層面上建立緊密聯系,結成利益共同體。”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同一戰線上的國企,將在產業鏈上下游尋求協同效益,相互取長補短,推動戰略合作,并實現產業結構層面的多元化經營,從而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這一做法在國內并不新鮮。2月2日,武鋼股份(600005.SH)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武鋼集團將所持武鋼股份5億股股份(約占總股本的4.95%),無償劃轉給中遠集團。
中國船舶(600150.SH)同日公告稱,控股股東中船集團將其持有的該公司4392萬股A股股份(占總股本的3.19%),無償劃轉給中遠集團。
去年12月28日,中國遠洋(601919.SH)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中遠集團分別將其持有的該公司3億股、2.5億股、2億股A股股份(分別占總股本的3%、2.45%、2%)無償劃轉給中國誠通的下屬公司北京誠通、武鋼集團以及中船集團。
上述無償劃轉的一大特征是,涉事企業均為央企,實際控制人均為國務院國資委。
涉事企業均稱,此舉是“根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部署和國務院國資委的有關工作安排”,目的是“為加強上下游企業間的戰略協同”、“深化雙方戰略合作,促進生產經營長期穩定發展”。
“這是從去年9月國企改革方案發布后,國企改革推進的結果。”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或有助于企業之間達成更深入的業務協作和整合。例如武鋼的鐵礦石進口、鋼材出口都需要借助海運,因此需要大力加強與中遠集團這樣的航運龍頭的協作,而中遠集團可以從武鋼獲取更為廉價的鋼材。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院李錦則認為,央企之間推行交叉持股,不僅有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考量,也是國企改革的重要手段。
“產權改革是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李錦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產權改革不僅包括國有和民營資本兼備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職工持股,以及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還應包括國有體系內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互相持股。
李錦認為,交叉持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國企之間形成產業聯動效應,而非簡單的財務投資。“不過,由于國企紛繁的決策程序問題,進程慢,耗時長,很多初衷不錯的舉措,往往最終效果達不到預期。”他說。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