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動汽車,想必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特斯拉(Tesla)。特斯拉(Tesla)汽車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已經售出11603輛電動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長50%。盡管目前世界各地盛行的仍然是數量巨大的汽油和柴油汽車,但是這也說明正在開發的中間餾分油競爭的動力引導我們走向未來。
特斯拉為加快電池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而擁有專利。盡管電池技術的發展涉及面廣,但在全球爭奪個人和道路貨物運輸市場的份額當中,它并不是唯一與石油競爭的產品。
據了解,豐田汽車公司已售出超過800萬輛普銳斯混合動力車,最近還推出了海鷗翼Mirai(日語意思是“未來”)型汽車。
Mirai是一款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汽車。氫是來自垃圾填埋場廢物排放出的沼氣和氣體供應網的甲烷氣體。
豐田認為,如果氫是從可再生能源的天然氣中分離出來的,那么Mirai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比當前汽油為動力的汽車低約70%。
監管可能激勵經濟的發展。隨著大眾汽車(VW)的丑聞,柴油排放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同現在的汽油排放一樣。巴黎和倫敦市長此前都警告說,超低排放地區的城市將取消眾多柴油車輛的運營資格。政府應該決定支持更清潔的替代能源,例如堅持市政車輛使用其中一種新的替代燃料,那么對石油產品的需求可能出人意料地迅速轉變。比柴油更大的一個威脅是消費者信心:如果大眾的排放被其他汽車品牌復制,那么消費者可能下次會使用柴油來改裝他們的汽車。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你可能會問那會怎樣呢?比如,如果歐洲柴油需求下降,跨大西洋中程(MR)航運市場會發生什么情況?目前,在中程航運市場上,美國出口柴油到歐洲和歐洲出口石油到美國之間的貿易平衡情況良好。如果歐洲司機轉而使用混合動力或天然氣汽車,這種平衡還會保持下去嗎?
另外,如果消費者決定在法規出臺之前就轉而使用替代燃料汽車,那么蘇伊士運河以東的所有新建煉油廠將為哪些市場提供服務呢?
我們行業如何為這樣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制定計劃呢?這些問題不會在短期內得到回答,但會在已經在水面上的現代船舶壽終正寢之前得到答案。這是當前及潛在的投資者必須關心的問題。
來自中國船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