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益伊朗解禁 國際石油公司或將脫離泥潭

    伊朗,一個擁有世界第四大石油儲量和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量的國家,目前儼然成為最為熱門的新聞話題之一,例如前不久的伊朗大選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大家感覺伊朗政壇即將“變天”。改革派是否已經沖破保守派壓制成功“逆襲”,伊朗“改革之花”即將漫山遍野?伊朗大選肯定了政治權力向溫和派和改革派的轉移。

    從油氣行業的角度來看,國際制裁的解除給伊朗以及國際石油公司(IOC)提供了機會,石油價格可能會借勢一路狂跌,跌到十年來的最低水平。盡管價格會稍有反彈,但長期供大于求的現狀表明,油價強勢反彈短時間內不再會出現。

    國際石油公司正在飽受摧殘,很多跡象都可以表明這點,比如削減股息、利潤下降、裁員等。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石油公司需要找到一條降本增效之路,在資本支出最少的情況下保證勘探開發和生產。

    就其本身而言,伊朗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伊朗每桶油的生產成本約為$ 12,相比之下,沙特阿拉伯的桶油成本平均$ 9,美國約為$ 37,英國約為$ 52。國際石油公司表示愿意接受在伊朗投資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在2020年之前投資1850億美元用于勘探開發約18個區塊和50個石油和天然氣項目,被稱為新的“伊朗石油合同”(IPC),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伊朗似乎擔心引入本國的投資,因為它正在更新其老化的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為了增加產量以滿足國內需求和政府不斷增長的支出需要。初期250億美元的引入外資已經基本落實,幾個歐洲技術領先的石油公司(BP、埃尼公司、雷普索爾國家石油公司、殼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道達爾)正在商榷中。

    在2015年9月底,石油部長Bijan Zangeneh宣布,一旦經濟制裁被解除,伊朗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不會縮減其石油產量,并且該國的目標是在2016年底原油產量將達到420萬桶/天。為了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伊朗產量目前維持在285萬桶/天,Zangeneh預計伊朗收回市場份額超過100萬桶/天。更為保守的估計,在解除制裁的六個月內,受協商減緩石油產量的影響,產量的增長會在60萬桶/天到100萬桶/天之間。

    這個國家經歷了一系列的動蕩事件,可謂命途多舛,更重要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1953年政變取代民選總理Mohammad Mosaddeq,其次是Shah Mohammad Reza Pahlavi的就職。這最終導致了1979年的伊朗革命,隨之到來的是與伊拉克長達八年之久的戰爭和各種制裁,2011年是伊朗最慘的一年。

    令人驚訝的是,面臨如此多的災難,伊朗仍然不僅是中東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國家,還有著與沙特阿拉伯分庭抗禮的能力。由于解禁后的伊朗最終可以合法地改變該地區的石油格局,威脅沙特阿拉伯的統治地位,改變目前相對穩定的局面,所以不僅是在局部地區,在國際上伊朗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

    伊朗有著悠久的石油歷史——中東地區第一次發現石油是由達西公司于1908年在伊朗西南部發現的。獨立革命之后,伊朗政府收回了生產石油和擁有本國自然資源的權利,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有史以來提供的第一份合同是回購合同。這些合同類似于服務合同,要求國際石油公司投入自己的資本和專業技術來開發一個油氣田。

    按回購合同,油田的生產經營權又回到了本國石油公司手中,用銷售收入來償還國際石油公司的資本支出。此外,國際石油公司并沒有得到任何油田的股份,只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根據每年的產量和利潤償還這些公司的資金技術投入。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新版的回購合同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外國投資,但是好景不長,2011-2012年歐盟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比以往更加嚴厲,嚴重影響到了伊朗的能源行業,導致投資者陸續撤資離開伊朗。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在2012年石油和凝析油的出口相比2011年下降了約100 萬桶/天,直到2015年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伊朗的油氣出口收入下降了47%,從2011-2012年的1150億美元降到2013-2014年度的630億美元。

    在2015年11月29日閉幕的伊朗國際油氣會議上,伊朗石油部推出了一項新的石油合同模式(IPC),新推出的合同將取代傳統的回購合同模式,以幫助伊朗從歐洲和亞洲吸引急需的投資。

    伊朗過去的回購合同模式,只是支付國際投資者固定的服務費,而勘探開采的風險由國際投資者獨立承擔,合同期限也較短,導致其對國際資本吸引力有限。根據新的合同模式,國際投資者有望從開采的油氣中得到分成,而且合同期限長達20年,甚至可延長至25年。

    從新石油合同可看出,伊朗政府正使勁渾身解數吸引外國投資,為了發展本國的基礎設施和提高石油產量。

    盡管IPC的細節尚未敲定,預計合同將是對現有回購合同的改善,這給國際石油公司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根據新合同的條款,國際石油公司仍對油田區塊沒有所有權,但能夠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建立合資企業,或其子公司參與管理油田勘探開發生產項目的整個階段。雙方合作將從勘探開發階段延續到生產階段,甚至有可能延續到三次采油階段。利潤分成方面也做了改動并達成了共識。

    為了使該國原油產量翻番,也就是從目前的285萬桶/天增加到570萬桶/天,50個油氣開發項目和18個勘探區塊的開放預計在2016年5月實現,這將為國際石油公司提供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借此時機重新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在低油價環境中依舊保持競爭力。授權合作的項目將包括陸上和海上的油田,以及不同復雜程度的早期和后期階段項目。

    當前形勢下,所有的石油公司都在努力削減資本和運營開支,伊朗低廉的開采成本為所有石油公司提供了一次翻盤的機會,這對于石油公司來說非常有吸引力。然而,福兮禍之所伏,進入伊朗需要仔細考慮所要面臨的方方面面的挑戰和風險。伊朗的政治風險仍然很高,與中東一些鄰國的關系非常微妙,伊朗甚至與距離遙遠的國家有著矛盾。

    石油公司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全方面評估這些風險和挑戰。然而,石油公司在伊朗建立業務所要面臨的主要風險還是新一輪的國際制裁,如果伊朗繼續其核計劃,那么有可能會面臨再次國際制裁,這對于石油公司來說可謂是致命打擊。

    來自石油圈微信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