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正在推出一連串的措施,希望能重振其造船和修船業,因為該行業受到了新冠疫情的重創。
據《馬尼拉時報》的一篇文章報道,菲律賓政府已將造船業確定為經濟復蘇的重點戰略任務,并正在采取新的措施來鼓勵投資。菲律賓是最有活力的造船經濟體之一,擁有大約118家造船廠。最近的經濟放緩使該行業陷入癱瘓,導致了材料交付的延遲、停工引起的勞動力中斷以及運營費用的增加,甚至有生產延遲和嚴重的現金流問題。
正因為如此,菲律賓政府已將造船業列入新頒布的《企業復蘇和稅收激勵法》中應享受經濟利益的行業。該法建議對在菲律賓開展業務的國內和國外造船廠進行財政稅收減免。
這對收購韓進蘇比克船廠資產的外國競標者來說可能會有很大的好處,該船廠是菲律賓最大的造船廠。韓進蘇比克自2019年破產以來一直處于關閉狀態,菲律賓政府暗示,一個北美買家正在談判,準備在年底前收購該船廠。
在最近舉行的虛擬會議上,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DTI)下屬的菲律賓投資委員會(BOI)首席投資專家Reynaldo Lignes向業界介紹了該法的好處。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于2020年11月簽署的菲律賓2020年投資優先計劃(IPP),將造船業確定為該國的首選投資活動之一。與過去不同的是,外資造船公司只能接受出口訂單,Lignes說現在新的IPP允許他們進入菲律賓國內市場。此外,造船公司將有權從2020年7月起,將外資和國內船廠的企業所得稅(CIT)率從30%降至25%。
Lignes還補充說,法律允許總統對最低投資資本為10億美元或能夠創造10,000個就業崗位的項目給予進一步獎勵。
船廠業主還將被免除資本設備、原材料、備件和配件的進口關稅,包括免除支付增值稅(VAT)。
這些激勵措施是及時的,菲律賓正經歷著對船舶的巨大國內需求,因為海事工業局(MARINA)決定逐步淘汰木殼船。菲律賓海軍也被分配了14.4億美元的預算用于現代化和購置新船,并呼吁業界人士加強造船活動以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