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是風景秀美的印度洋島國,是中國“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國家。在近日斯里蘭卡總理維克拉馬辛哈訪華謀求中斯關系進一步健康發展、中斯合作進一步推進背景下,作為進入斯里蘭卡最早、最知名的中資裝備制造企業,4月13日《亞太日報》發表了題為《振華重工:在斯里蘭卡振興中國制造》的文章,全文如下:
藍色的天和藍色的海之間一抹中國紅,遠遠望去,在城市背景的映襯下鮮明而生機勃勃,更指引著無數漂洋過海的船舶前來停靠。走進這座由中國公司建設運營的、位于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南港集裝箱碼頭,你會發現,無論是忙碌的岸橋,還是背后的場橋,紅色機身上都標著大大的白色LOGO “ZPMC”(上海振華重工英文簡稱)。
這并不是中國重型裝備制造行業老牌知名企業——振華重工在科倫坡的第一次亮相,但絕對是其最亮眼的金字招牌。自從振華重工于2008年打開斯里蘭卡港口機械市場以來,再也沒有其它國家的產品進入這個市場。在響應“一帶一路”國家倡議走出國門的潮流中,振華重工已然以斯里蘭卡為區域中心,走出一條輻射南亞的 “振興中國制造”之路。
記者在科倫坡南港集裝箱碼頭見到了振華重工斯里蘭卡子公司負責人張志勇,在斯里蘭卡打拼多年,他參與并見證了振華重工在這個南亞島國上的發展壯大。
張志勇告訴記者,目前,振華重工正在加大海外布點步伐。其中,振華重工斯里蘭卡子公司更是在公司屬地化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
2013年,振華重工與斯當地的ACCESS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振華重工斯里蘭卡子公司。目前,振華重工斯里蘭卡子公司已發展為員工總數85人的規模,其中,當地員工81人,中方員工4人。
作為一家區域性公司,振華重工斯里蘭卡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設備的維護保養、維修改造、安裝調試和備件銷售等。
以招商局南港碼頭為例,設備的維護保養,涉及到12臺岸橋40臺場橋,以及各種流動機械。目前,振華重工斯里蘭卡子公司的初步計劃是以CICT維保項目作為樣板,推廣到未來的新碼頭。此外,振華重工還考慮在斯里蘭卡建立備件倉庫。
張志勇介紹,從2008年簽訂第一份采購合同開始,振華重工在斯里蘭卡始終踐行“質量最好,價格最優”的市場開拓準則,并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2008年,振華重工和馬士基SAGT碼頭簽訂了1臺岸橋3臺場橋的采購合同,于2009年交付使用。次年,又與該碼頭簽訂了2臺岸橋的采購合同,并于2012年交付使用。
2010年5月,振華重工和斯里蘭卡港務局簽訂了一期碼頭的設備采購合同,涉及到3臺岸橋6臺場橋。該年9月,再次和港務局簽訂了二期碼頭的設備采購合同,涉及到 3臺岸橋24臺場橋。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市場低迷,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振華重工憑借強大的實力,前后歷時2年,終于贏得這份來之不易的訂單,并打破日本產品在港務局碼頭的壟斷狀況。
2012年,振華重工在斯里蘭卡的開拓取得重大進展,和招商局海外第一個碼頭CICT簽訂了南碼頭工程的設備采購合同。
張志勇告訴記者,對于始終靠產品質量和技術實力走天下的振華重工而言,駐在國的政治變動對公司影響多為暫時的,從長遠來看,如何做好產品提升服務以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是公司下一步著力發展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業務分布于全球的制造起重機產品的專業公司,除了正在向海洋工程、大型鋼結構、海上運輸與安裝、系統集成與總承包、電氣軟件開發與集成等領域扎實推進之外,振華重工也正在逐步向服務型企業轉變,通過完善服務,提升產品的價值。未來振華重工斯里蘭卡子公司的目標則是為用戶提供從設備維護保養、備件銷售到改造升的全方位優質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提升中國制造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同時,緊跟國家“一帶一路”“裝備制造強國”重要戰略,為實現中國裝備走出去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志勇說。
《亞太日報》由新華社亞太總分社主辦,其業務范圍全面覆蓋中國及亞太地區,是新華社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新媒體發展戰略率先啟動并迅速成長的新媒體聚合平臺。
來自振華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