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以智能化港口 應對重大疫情的若干思考

    文|陳鼎瑜 廈門港口協會理事長

    2020年春節,是個不平凡的節日,在黨中央的領導和統一部署下,舉國上下共同抗擊武漢新冠病毒疫情戰役。各省啟動一級公共衛生應急預案,成立防抗領導指揮中心,發布疫情防抗動態。政府決定延長假期,個人在家防抗,企業延長開工。軍民共同馳援武漢參加戰斗。面對疫情傳播與防抗阻擊,社會經濟和港口生產受到較大的影響態勢。

    筆者從港口如何加快建設一個全面以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與操作為核心,實現線上完成生產作業全流程的智慧港口,來應對港口重大疫情,甚至發生生化戰爭戰時應急預案的角度,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智能運管平臺破解集疏運瓶頸

    (一)問題簡析。此次抗擊新冠病毒戰役,對廈門港口生產服務與經營業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020年元月份影響不大,二月份影響逐步顯現。其中,客運幾乎停滯,廈金廈臺客運停航,鼓浪嶼輪渡游客航線停航,郵輪業態停滯。港口貨運航線,內貿集裝箱航線停航或延后率在60%,外貿航線停航或延后率在20%。港口開工率在70%,集裝箱吞吐量影響幅度在20–30%,影響箱量在15–20萬標箱。集裝箱貨運拖車開工率不到50%,司機短缺,箱貨在港積壓,冷藏插座不足等等。面對港口集裝箱貨物的積壓和運力不足和司機短缺,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智能化項目建設而加以解決。

    (二)破解思路。一是我們必須加快建設貨運集裝箱運輸服務窗口平臺。二是加快建設港口集裝箱拖車運輸業務撮合公共服務平臺。三是構筑兩大服務系統。其一是可依托電子口岸平臺建設或引入第三方車貨撮合服務平臺,開發建設集裝箱集疏運業務撮合服務系統。其二是結合電子口岸公司現有建設的廈門港海運結算服務信息系統,增加集裝箱拖車業務撮合結算服務功能系統。

    (三)破解內容。港口應對疫情防控產生的貨物積壓和車輛不足以及司機短缺問題,建議從三個方面推進破解。一是加快推進港口港區內平面無人拖車運輸建設和配置。二是加快推進傳統集裝箱碼頭改造為智能化碼頭并實現無人或遠程操作。三是加快推進建設港口貨物集疏運系統建設并連接碼頭與腹地堆場智能化無人化的運輸服務系統。

    (四)建設項目。結合廈門港當前的實際情況,建議可加快推進或完善如下項目:一是加快推進并完善遠海自動化碼頭功能+智能化水鐵聯運堆場建設,實現港區碼頭作業全流程的智能化無人化。二是加快推進港務集團海潤碼頭的智能化改造+平面運輸無人拖車駕駛+智能輸運通道+對接前場貨運堆場自動化作業,實現港口港區碼頭與腹地后方大型堆場作業的無縫對接,裝卸操作的智能化無人化,業務信息的線上化無紙化。三是加快推進嵩嶼碼頭的空箱集配中心與外運公司腹地修箱堆場的智能服務系統的集成建設,實現空箱作業集聚與配送運輸產生的箱損能及時線上定損,報價,確認并配套線下運輸送修的無縫對接和到場智能化,無接觸修復和驗收交箱工作。

    (五)目標成效。上述項目的加快推進建設達標后,能有效緩解港口集裝箱壓港,提高港口集疏運能力,提升服務效率,降低拖車空馳率和碳排量,提高經濟效益,大量減少司機需求。通過一系列項目服務功能的集成化,裝卸操作的自動化,業態辦理的數字化,線上服務的無紙化,從而極大提升港口綜合管控服務的智能化。達到港口應對重大疫情戰時服務要求。

    二、智能綜服平臺轉創港服新業態

    (一)轉型需要。為了有效應對新冠病毒重大疫情,甚至有效應對未來生化戰爭戰時港口的運作保障。港口必須抓住此次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抗契機,加快推進港口商務服務信息化,運營管理的智能化,生產操作的無人化,業務服務的線上化,更好地實現港口服務業態的轉型升級,達到港口物流全流程服務無縫對接,全部商務線上化無紙化,創新港航物流門到門全鏈條服務的新業態。

    (二)應對思路。一是加快建設一個綜合服平臺,創新支撐港口裝卸運輸向港航物流服務業態轉型升級,實現門到門全鏈條的供應鏈服務。因此,我們必須審時度勢,抓住契機,緊扣國家戰略部署,結合國家賦予廈門建設(海港型)物流樞紐平臺的任務,打造與國際航運中心相匹配的全球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二是加快構建兩大服務體系。即構建線上政府行政服務體系和物流線上全程業態服務體系。三是創新建設三大服務系統。即創新政府線上服務便捷信息系統,創新口岸線上服務通關便捷系統和創新線上供應鏈全程的業務服務操作系統。

    (三)建設內容。我們必須圍繞應對防控疫情,加快港口運營服務業態的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建設,打造四類服務功能。一是打造貨物,港口,航運創新成鏈的服務功能。二是打造港口與港口之間形成網絡的服務功能。三是打造全程供應鏈門到門的綜合服務功能。四是打造與物流全程服務相匹配的金融配套服務功能。

    (四)建設項目。其一,可結合交通部賦予廈門港建設智慧港口示范項目的竣工契機,選定客戶服務試點。如聯芯原材料由國際口港經航運公司承運至本港,通過網上申報,網絡通關后,由碼頭裝卸服務+平面運輸服務至廠家卸貨的貨港航成鏈的線上全程服務系統項目。其二,構建潮汕港口,福泉港口至廈門港的港港支線服務網絡,形成完善的支線港與樞紐港的航運物流服務網絡。打造商務信息線上化,無紙化和貨物通關的智能化與便捷化。其三,可結合港口貿易公司的物流業態創新運作試點,創新構建陸運+始發港+海運+目的港+陸運至交貨點的項目,實現服務功能集成化,操作自動化,業態數字化,服務線上化,管控智能化。其四,可探索創新港口物流業態運作項目,引入銀行協同服務港口物流企業的業態創新,實現貿易服務向全程物流供應鏈服務業態轉型,形成無線物聯,無縫對接,無紙操作,無接觸交割的實時動態服務新模式。

    (五)預期目標。該項目建設竣工后,可實現港口服務業態的轉型升級,從港口裝卸服務向港航物流供應鏈全程門到門服務轉型。實現服務功能集成化,物流操作自動化,經營業態數字化,商務服務線上化,全程管理智能化。其服務形態展現出無線物聯,無人駕駛,無縫對接,無紙操作,無接觸服務。從而既提高港口服務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減少用工需求,又能在重大疫情時期,保持港口運營服務和智能化無接觸操作。

    三、智能指揮平臺應對港口防抗疫情

    (一)面臨挑戰。今年春節期間,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抗新冠病毒疫情,各省啟動一級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各級政府成立防抗指揮部,面對疫情的擴散和各省市的合力聯防聯控這一態勢,港口的正常運營和企業的經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落實和踐行國家戰略的自貿區試驗片區和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廈門港,應如何建立重大疫情防控抗擊的應急預案,更好地應對當前和未來的重大疫情,乃至未來生化危機戰時的應對預案,這就需要我們港口企業和各級相關政府高度重視,同心協力做好疫情危機的應急預案,化危為機。

    (二)應對思路。一是自貿區和港口以及口岸應加快建設三大系統,即加快推進人員客流信息監管信息系統,應急物資物流倉儲管理信息系統和車船交通集疏運信息管理系統。二是構筑兩大體系,即加快提升并完善現有應急決策指揮調度體系。構筑完善疫情監測防控體系(指數指標體系)三是構筑完善的重大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即加快提升并完善自貿區,港口與口岸應對重大疫情及生化戰時應急預案的建設。

    指數指標體系。可設計疫情監控和生產生活運營監管兩類指數指標,實現實時動態展示防控情況。一是疫情防控動態指標:轄區人員總量,各類分類人員動態情況包括新增疫情人數,減少人數,正常人數,各項占比與增減百分比以及轄區區域分類布局情況等。二是生產經營生活動態管理指標。如轄區連接道路的暢通情況,生產運輸工具動態能力情況,工業生產物流集配送暢通情況,城市生活物資配送情況,轄區客運,地鐵,公交暢通情況等,并對兩類指標進行模擬驗核其指標展示效果。

    (三)應對內容。建議加快推進建設并提升完善五個平臺。一是構筑統一指揮調度平臺,即建設完善應對重大疫情統一指揮調度平臺,實現根據實時動態展現的疫情指數指標情況,及時作出防控疫情的相關決策并發出指揮調度指令,統籌調配各種資源。二是構筑人員分類監控平臺,即根據轄區各類人員進出住的流動情況,建立每個人員分類信息分類健康碼,通過客流信息系統,實現動態掌控轄區人員與客流的動態信息。三是構筑役情分區分類分級監管平臺,即根據疫情防控監測體系的指標信息,建設能夠自動智能生成一張分區分類并用顏色展現的識別圖,為指揮平臺及時提供分類分區分級管理防控的決策依據。四是構筑物流集疏管控平臺,即車船集疏運監管系統信息,建設自動智能生成一張疫情轄區交通狀態實時布局圖,為指揮平臺及時調度運力提供可靠的決策數據。五是構筑應急物資儲存監管平臺,即根據應急物資儲存分布管理系統的信息,實時動態展示一張應急物資存儲動態分布圖,為指揮調度平臺提供調度物資的決策信息。

    (四)建設項目。應對重大疫情防控建議抓好四個項目的建設,并可結合在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的基礎上,加快提升,擴充完善和增項創新建設。一是結合現有港口物流可視化平臺的建設項目,融入提升自貿區,港口重大疫情應急物資倉儲分布布局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實時為疫情應急物資儲存監管平臺提供準確信息,并自動智能生成可視化的應急物資分布圖供指揮調度平臺決策物資調度。二是結合港務集團現有一海游平臺和外代i海臺項目,集成建設疫情轄區各類人員流動監控信息,根據人員數碼類別,實現對疫情轄區各類人員流動的實時動態監控,為統一指揮調度提供準確信息。三是結合電子口岸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現有車船申報監管信息和車輛注冊數據系統,完善提升疫情轄區交通運輸工具動態信息,為重大疫情防控指揮調度平臺提供準確的調度決策信息。四是協調單一窗口導入現有城市交通道路監管信息,結合自貿區,港口和口岸疫情轄區的集疏運交通需要,為疫情指揮平臺提供準確的道路交通狀況信息并作出決策指揮調度。

    (五)形成預案。根據應對重大疫情面臨的現實問題,通過進一步完善上述的應對思路,進一步明確應對內容,合力加快推進應對項目的建設,從而盡快形成自貿區,港口與口岸面對重大疫情乃至未來生化危機戰時的應急防控預案,實現未雨綢繆之功,達到應對疫情運籌帷幄之效。

    我們通過上述推進港口集疏運智能平臺,港航物流供應鏈智能綜服平臺和港口重大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平臺的建設。其目的就是要以加快推進智能化港口建設來進一步提升應對港口重大疫情防控的功能,同時提升港口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港口服務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對用工的需求程度,實現加快轉型升級,踐行供給測結構性改革,實現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和創建一流自貿區的建設目標。我們很高興地感受到政府政策扶持和出臺的及時到。

    如:廈門市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扶持物流企業政策通知(2020-13號文件–市政府辦公廳)第四條,對創新加強協同化,智能化,提高物流增量,服務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環境與服務的企業,成效顯著,單項投資超過3000萬元,給予總投資額8%的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廈門市注冊的物流企業,即貨物運輸,貨運代理,裝卸,倉儲,配送等企業。有效時間是:2020.1.1–6.30)我們期待港口相關企業能抓住契機,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指導,政企合力加快推進以港航物流智能化建設,進一步強化應對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建設國際一流強港和一流自貿強區。

    來源:中國港口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