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造郵輪聞名的德國邁爾船廠(Meyer Werft)目前正面臨財政危機,致使該船廠多個工作崗位岌岌可危。政府當局表示可能會向邁爾船廠提供援助,但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外媒近日消息,德國下薩克森州政府發言人珀克森(Anke P?rkse)表示,政府當局認識到邁爾船廠對地區和就業的重要意義并計劃對該船廠提供援助。不過,政府當局也指出,目前雙方仍需通過會談的方式討論可能提供的財政援助。
據《漢諾威匯報》(Hannoversche Allgemeine Zeitung)消息,下薩克森州議會預算委員會正在考慮為邁爾船廠提供高達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9.96億元)的潛在國家擔保,但根據Anke P?rkse的說法,現在討論可能的財政援助或其他支持還為時過早。
報道稱,邁爾船廠目前已面臨2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09.89億元)的資金缺口,且必須在2027年之前補齊。下薩克森州經濟部長Olaf Lies(社民黨)透露,價值4億歐元的股權增加是填補這筆資金缺口的一部分;剩余的23億歐元預計將來自貸款,其中80%以上仍有待批準。《漢諾威匯報》指出,理想情況下,這筆資金最好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分擔,但相關財政部和經濟部代表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目前,邁爾船廠正在努力應對此前新冠疫情帶來的后續影響和俄烏沖突導致的成本問題。該船廠現有的郵輪訂單大多數在新冠疫情前簽訂,不能因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而進行變更;同時,銀行在發放船舶貸款方面的猶豫不決加重了船廠的財政負擔。船廠只有在交船時才能獲得絕大部分合同款,意味著此前的建造階段必須通過貸款方式提供資金。
基于財政重壓,邁爾船廠決定裁減440個工作崗位。這一決定遭到邁爾船廠勞資委員會、德國五金工會(IG Metall)以及下薩克森州政府的反對。該州經濟部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為每一個工作崗位、為整個廠區、為這座重要船廠的繼續存在而斗爭。國家能否提供財政援助目前還只是猜測。”
德國五金工會沿海地區相關人員表示:“如果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不向邁爾船廠提供援助,該船廠將面臨滅頂之災。目前正在與州政府、聯邦政府和重組機構進行談判。相關團隊打算就船廠的未來愿景與公司領導層舉行會談。”

據了解,邁爾船廠位于埃姆斯河畔的Papenburg,靠近德國北海海岸,隸屬于德國邁爾集團,主要以建造郵輪聞名,其公司歷史可追溯到1795年,迄今為止已建成交付約55艘豪華郵輪,并于2018年交付全球首艘配備低排放液化天然氣(LNG)推進系統的郵輪。
今年以來,邁爾船廠已獲得2艘豪華郵輪訂單,全部來自全球最大郵輪公司嘉年華集團。該型Excel級LNG雙燃料動力豪華郵輪總噸位約為180000,長約344米,可容納6400多名乘客,可以使用LNG作為燃料。
截至目前,邁爾船廠手持訂單包括6艘郵輪、1艘研究船和4座海上轉換平臺鋼結構建造合同。4座海上轉換平臺鋼結構建造合同于2023年與Amprion簽訂,是邁爾船廠首份此類合同,標志著該船廠正式進軍海上風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