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消息,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企劃部副部長陳志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手持訂單已經排到2028年,工期緊、任務重,得馬不停蹄生產。”
過去很長時間里,國際航運業主要燃料是柴油,北海造船以前建造的船型也以柴油為燃料。但近年來,市場發生巨大變化,國際航運業對船舶排放指標的限制日趨嚴格。“現在,不建造清潔能源船型就很難拿到國際船東的訂單。”陳志華說。
“液化天然氣是當前經濟和技術條件下相對最安全、減排效果較好的船舶燃料。”北海造船設計團隊負責人李忠剛說。北海造船選定液化天然氣燃料船舶作為首批推出的低碳替代燃料船型,并選擇了市場需求量大的21萬噸散貨船作為突破口,這是全球散貨船的主力船型。
2021年初,經過上百次仿真計算與多輪水池模型試驗,北海造船解決技術難題,成功開發出21萬噸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散貨船。外國船東聞訊而來,看過設計方案后,一連訂購3艘。
當前,北海造船手持合同總額354.38億元、訂單64艘,其中21萬噸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散貨船7艘,包括氨燃料、甲醇燃料在內的新能源綠色環保船型手持訂單占比高達87.5%。
訂單紛至沓來,北海造船所在的海西灣聚集了一批船舶海工制造及各類配套企業。海西灣具備了每年668萬載重噸造船、200余艘修船和50萬噸海洋工程鋼材加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