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刀闊斧推進造船復興之際,其造船盟友韓國和日本紛紛宣布投資美國造船業。
- 本國造船業岌岌可危,日本砸錢幫助美國
7月23日,美國白宮宣布,美國和日本已于當日達成全新貿易協議,日本將基于該協議向美國提供5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4萬億)的投資和貸款,重點關注包括造船業在內的關鍵產業。
根據白宮發布的簡報,日本船企的投資范圍包括美國商船和國防造船領域,包括新建船廠和現代化改造現有船廠設施。近幾個月,美國和日本就美日造船復興基金而展開討論,日本提議建造汽車運輸船和LNG運輸船,并投資于美國船廠。
白宮新聞秘書Karoline Leavitt證實,日本的巨額投資和貸款將由美國總統特朗普酌情使用,投資領域包括能源、半導體、關鍵礦物、制藥和造船業。
此次美日貿易協議與美國海軍部長John Phelan于今年4月訪日期間提出的“在中國以外地區建立造船能力的必要性”的表態相呼應。
John Phelan在訪問期間表示:“目標應該是:如何在中國以外建立產能?如何在美國戰略重要領域開始建立關鍵產能?”并特別強調破冰船和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將作為與韓國和日本造船業合作的潛在項目。
根據23日簽訂的貿易協議,還將降低日本汽車進口關稅,并使東京免于因特朗普政府4月公布的全球性關稅而面臨的其他商品新關稅威脅。
雖然美國已將日本作為其造船盟友之一,但日本造船業的現狀也令人堪憂,三井E&S控股、佐世保重工、住友重機械工業等老牌船企紛紛退出造船業。
曾一度在全球造船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日本船廠其市場占比已經大幅縮減,目前絕大部分訂單由中國(全球70%的新船建造能力和90%的維修能力)和韓國(其長期區域競爭對手)接獲。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4年的新船訂單中,中國船廠占69%,韓國占15%,日本僅占7%。
為重振造船業,日本政府于早些時候宣布計劃到2030年將造船產量翻一番,市占率恢復至20%。
根據日本造船復興計劃,擬推動船企恢復閑置的造船和維修設施;激勵公共和私人投資下一代船廠基礎設施,包括建立由政府支持的國家造船廠;計劃設立基金以籌集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90億元)用于設備投資;將推進通過數字技術提升船舶開發、設計、建造效率;完善人才培養基地,允許更多外籍工人進入日本造船業并為其提供培訓等。
- 韓國主要船企與美國達成多項合作
作為日本船廠的長期競爭對手,美國另一位高調的造船盟友韓國加碼投資美國造船業。
剛剛公布的美日全新貿易協議緊隨韓華費城造船廠簽訂歷史性訂單——1+1艘LNG運輸船建造合同的步伐,這將是美國時隔45年來首次建造、且具備出口市場可行性的LNG運輸船。
該訂單由于韓華集團旗下美國航運公司韓華航運下達,項目將采用聯合建造模式,韓華費城船廠負責簽署主要造船合同,并與韓華海洋合作執行。雖然“相當一部分”建造工作將在韓華海洋位于韓國的巨濟船廠進行,但韓華費城船廠將負責美國監管合規和安全認證。
除新造船計劃外,韓華航運還計劃將韓國船廠建造的LNG運輸船重新掛旗為美國船旗,該計劃將利用美國海岸警衛隊與部分船級社達成的《替代合規計劃》(Alternative Compliance Program,ACP)進行檢驗和認證。
據了解,韓華費城造船廠由韓華集團于2024年年底收購并更名,是韓國船企進軍美國造船業的標志性事件,同時符合該集團的全球擴張戰略。通過此次收購,韓華集團不僅看中美國商船業務,美國海軍艦艇修造市場也在其目標范圍之內。
韓國最大造船集團HD現代也致力于進軍美國造船業。如,HD現代與美國Edison Chouest Offshore(ECO)簽署戰略造船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在美國建造中型LNG雙燃料集裝箱船。
根據協議,ECO負責主要建造LNG雙燃料集裝箱船;HD現代將通過提供船舶設計支持、設備采購服務、建造技術援助以及交付部分船體分段等方式支持,并將通過投資關鍵技術資產進一步貢獻力量。通過此次合作,雙方旨在逐步將合作領域擴展至破冰船、艦艇和起重機等其他領域。
HD現代認為,此舉旨在積極支持美國振興造船業和加強國家安全的努力,顯著提升美國在全球造船領域的競爭力。在造船和海運領域,HD現代與美國相關企業的合作遠不止如此。
今年4月,HD現代與美國最大國防造船企業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以及國防相關設備關鍵供應商Fairbanks Morse Defense簽署商業協議。而在去年7月,HD現代與密歇根大學和首爾國立大學簽署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MoU),旨在培養造船行業人才。
- 內部基礎動搖,造船聯盟能否出成果?
雖然日本和韓國已經認領美國“造船復興重要幫手”的這一頭銜,但推動該造船聯盟的美國政府內部基礎實際上已經崩潰。
近期有消息稱,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下屬新設的造船辦公室因人員調動實際已成為擺設,核心職位目前處于空缺狀態。這意味著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野心勃勃的造船復興計劃被指實際已陷入停滯,其“造船復興夢”恐怕已名存實亡。
同時,一直負責美國造船和航運政策并主導起草《美國船舶法案,SHIPS for America Act》的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Mike Waltz因軍事機密泄露事件(Signal Gate)已被解雇。這是對美國造船業改革發展的又一次重擊。
一位熟悉華盛頓政壇情況的當地造船專家評價稱:“特朗普政府雖然口頭上高呼‘造船業復興’,但實際上卻在自行摧毀其實施基礎。”
就其盟友韓國和日本造船業而言,雖然均高調宣布將幫助美國造船業發展,但也各自存在局限性。日本船廠的競爭優勢已大不如從前,而韓國船廠也受到產能和人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