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同日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

    8月29日晚間,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船舶”或“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重工”或“公司”)同時發布《2025年半年度報告》。

    中國船舶營收403.25億元、民船訂單59艘

    公告披露,報告期內,中國船舶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實現營業收入403.25億元,同比增11.96%。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業務營業收入386.69億元,同比增長12.2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9.46億元,同比增長108.59%

    報告期內,中國船舶利潤總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主要系:船舶行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公司手持訂單結構升級優化;報告期內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當,營業毛利同比增加;公司參股聯營企業經營業績持續改善,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同比增加。

    在承接訂單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訂單59艘/543.98萬載重噸/489.05億元;修船業務承接130艘/11.17億元;海工裝備承接2艘/41萬載重噸/29.56億元;應用產業承接合同金額15.69億元。新接船舶訂單中,中高端船舶占比超過90%綠色船舶占比超過50%

    截至2025年6月30 日,中國船舶累計手持民品船舶訂單333艘/2649.11萬載重噸/2334.87億元;修船訂單74艘/7.66億元,海工裝備合同訂單金額36.99億元,應用產業合同訂單金額21.10億元。

    圍繞全年生產目標任務,2025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完工交付民品船舶48艘/355.22萬載重噸,噸位數完成年計劃的56.00%;修理完工船舶125艘/15.17億元,金額數完成年計劃的78.40%;交付應用產業設備產值9.52億元。

    報告期內,中國船舶立足新發展階段,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加速推進品牌船型優化迭代,大力開展自研船型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強化數智化轉型驅動。上半年,中國船舶完成專利申請748項,其中發明專利711項;授權專利286項,獲得科技類獎項38項。中國船舶在低溫圍護系統、AI結構自動拆建模、船舶無紙化建造平臺、船舶生產資源管控平臺、轉子風筒節能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相關成績,加速產品向高端、綠色、智能優化轉型。

    中國船舶緊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深海科技戰略布局,深耕深海船舶裝備等高端船舶領域,全力提升深海裝備研制能力,掌握核心建造技術。上半年,外高橋造船承接一艘30萬噸級FPSO,廣船國際承接一艘7萬噸級半潛船,進一步增強該公司深海開發技術與裝備市場競爭力,打造深海科技產業高地。中國船舶專題研究相關優勢產品和核心技術儲備,探討船海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方向,分析當前船舶市場發展形勢及深海科技發展方向、未來趨勢、技術創新,增進資本市場認可公司的戰略價值。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思想和中船集團重大決策部署,自去年9月份啟動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的重大資產重組以來,中國船舶主動作為,全力以赴推動各項工作節點。報告期內,中國船舶以重組政策為指引,規范履行重組項目審議流程,相關議案及報告書等項目文件經公司董事會、股東會審議通過,順利獲得國務院國資委等主管部門批復、上海證券交易所并購重組委員會審核通過和中國證監會注冊同意;截至目前,中國船舶正在加快推進有關實施換股等工作

    中國船舶是中船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造船業務(軍、民)、修船業務、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等。作為世界航運業的伙伴,該公司聚焦價值創造,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不斷推動業務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中國船舶業務主體為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中船澄西、廣船國際四家子公司。

    中國重工營收326.21億元、民船訂單47艘

    根據公告,中國重工為領先的艦船研發設計制造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涵蓋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戰略新興產業及其他等五大板塊。旗下擁有大連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國際知名的現代化造船企業。

    報告期內,中國重工把握船舶行業發展態勢,進一步發揮主建船型批量建造優勢,強化精益管理,深化成本管控,著力提升效率效益,民船產量大幅增加,營業收入相應增長,經營業績同比明顯提升。

    2025年上半年,中國重工實現營業收入326.21億元,同比增長47.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45億元,同比增長227.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4.73億元,同比增長231.91%

    報告期內,中國重工民船生產經營加速推進。截至2025年6月底,中國重工手持訂單229艘、3493.92萬載重噸,以載重噸計較上年末增長15.3%。手持訂單中,綠色船型、中高端船型占比持續提升。上半年,中國重工圍繞主建船型持續發力承接新船訂單,半年新接及生效民船訂單共47艘、838.26萬載重噸,163.67萬修正總噸,新接訂單排期至2029年。新接訂單中綠色船型占比達35.19%,主建船型占比、批量訂單占比雙超90%。

    報告期內,大連造船批量承接VLCC、11.5萬噸液氨雙燃料油船等訂單,承接17.5萬方綠色雙燃料LNG船,主建船型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武昌造船穩抓油船需求,批量承接25900DWT不銹鋼化學品船。北海造船連續批量承接21萬噸LNG雙燃料散貨船和32.5萬噸甲醇雙燃料礦砂船,21萬噸散貨船和32.5萬噸礦砂船手持訂單量持續領先。

    2025年上半年,中國重工聚焦建造周期管理,著力強化生產計劃管控,多型船舶實現批量交付和提前交付,生產建造效率穩步提升,共實現民船交付34艘、373.9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8%)

    報告期內,大連造船在建LNG船所有節點全部按期或提前完成;交付雙燃料16000TEU集裝箱船,實現燃油、燃氣二合一試航,實現小塢生產線建造大型集裝箱船;在建雙燃料大型集裝箱船均提前年度計劃完成交船;11.5萬噸成品油船提前合同期118 天交付完成。北海造船交付6艘21萬噸系列氨預留散貨船,交船周期較2024年進一步縮短。

    在船舶修理改裝領域,2025年上半年,中國重工修船業務整體運行平穩,修理改裝業務新接合同金額17.13億元。報告期內,中國重工修理改裝船舶完工量254艘,修改業務穩健運行。

    根據兩家上市船企的半年度報告,2025年上半年,根據克拉克森數據,我國造船完工量2463.96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2632.21萬載重噸,截至6月底,我國手持訂單量26065.00萬載重噸。

    從新船訂單結構看,我國新接集裝箱船1378.00萬載重噸,占總量的52.35%;新接散貨船730.47萬載重噸,占總量的27.75%;新接油船276.54萬載重噸,占總量的10.51%;新接其他船型247.20萬載重噸,占總量的9.39%。

    本站文章如未標明來源,均為本站編譯、編輯或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龍de船人”,違者必究。

    為您推薦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