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煙臺市發布《關于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煙臺市將聚焦海工裝備產業、綠色石化產業、冷能利用產業和航運服務業發力,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強港、國內一流的臨港產業發展高地、富有活力的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到2024年,港產城融合發展總投資預計將超過3000億元。
《方案》提到,煙臺將加快構建港產聯動、港城融合發展新格局,為建設更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和現代海洋強市提供堅強支撐。任務目標清晰明確: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強港。港口硬件支撐能力明顯提升,萬噸級及以上深水泊位達到121個,其中10萬噸及以上32個。特色優勢業務快速擴張,礦產品保稅混配業務總量達到1500萬噸,打造全球礦產品保稅混配中心;3個LNG接收站全部建成,形成1740萬噸的年處理能力,打造北方重要能源進出口基地和LNG新能源交易中心;商品車運量達到31萬輛,保持全國外貿整車出口港前三位;鞏固全球最大鋁礬土進口港、全國最大化肥出口港地位,吞吐量分別達到1.3億噸和550萬噸。
到2024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4.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20萬標箱,建成“南上北下”水上物流通道中轉樞紐、“一帶一路”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始發港、東北亞海上綜合交通樞紐港。
打造國內一流的臨港產業發展高地。加快推動臨港產業向產業鏈和創新鏈高端攀升,深度挖掘港口資源對產業的拉動潛力,重點打造5個具有煙臺特色、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的“拳頭產業集群”。
到2024年,海工裝備產業三年新增投資115億元,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打造中國海工裝備名城;綠色石化產業三年新增投資1500億元,產業產值達到2400億元以上,打造世界一流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冷能利用產業三年新增投資283億元,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打造國家級冷能利用示范區;航運服務業三年新增投資56億元,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打造環渤海國際航運服務中心。
打造富有活力的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到2024年,港產城融合發展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老港區改造取得實效,港城布局更加合理,實現港口、產業、城市三位一體、共生共榮。
其中,依托西港區、蓬萊港區、龍口港區以及德龍煙鐵路、濰煙高鐵等,加強港口與臨空經濟區、化學工業園、裕龍石化產業園、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中國海上
風電國際母港、西海岸文教旅游區等的聯動發展,推動煙臺開發區、蓬萊區、黃渤海新區、龍口市連片、融合發展。
依托芝罘灣港,深度融入“突破芝罘”戰略,加快“退港還城”,推進煙臺山、崆峒島、芝罘島和二、三、四突堤的開發建設,發展新興業態,塑造城市發展新地標。
依托萊州港,加強與萊州銀海化工產業園聯動,輻射帶動青島北部、濰坊東部綠色化工產業發展,建設平度-萊州-昌邑綠色化工聯動發展示范基地,打造煙青濰港產聯動區。
依托海陽港,發揮煙青威濰四市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加快東方航天港、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海上風電產業園等項目建設,融入雙碳智谷,打造丁字灣未來產業集聚區。
《方案》提到,要加快蓬萊港區規劃建設。啟用4個客滾泊位、新建2個客滾泊位,承接芝罘灣港區搬遷客滾業務;逐步啟動集裝箱碼頭一期工程及航道、防波堤等工程建設。
加快港口重點工程建設。今年完成煙臺港西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二期主體工程、煙臺港原油管道復線工程,2023年建成西港區到裕龍石化產業園專用輸油管道;2024年完成30萬噸級原油碼頭二期配套儲罐、裕龍石化配套罐區建設;加快裕龍石化配套島外罐區項目、南作業區6#-7#液體化工泊位和相關港航工程建設;國家管網南山LNG、中石化龍口港LNG接收站2023年底投入試運行;裕龍島鐵路專用線爭取2022年開工、2024年投用。2022年6月底完成萊州港5#、6#泊位改造,年底前開工13#泊位陸域形成項目;2023年開工10#泊位改造。
加快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啟動建設港口智慧管理平臺,推進港口自動化碼頭大型設備的5G連接模塊應用,開展礦石專業碼頭和集裝箱堆場自動化改造。 陸海聯動集疏運大通道將全面打通。煙臺港將全力拓展近洋海上通道、非洲海上通道、歐亞陸上通道、內陸經濟通道、沿海港口互聯通道等五大通道,全力打通“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集疏運大動脈。其中包括,打造黃河流域九省區“9+1”最便捷出海口,到2024年布局內陸無水港12個以上。
《方案》提到,加快培育動能強勁的現代臨港產業生態。突破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到2024年,引進3家以上國際航運巨頭,吸引3家以上知名船員服務機構入駐。
支持發展集裝箱業務。穩定壯大日韓航線,打造中韓小商品和跨境業務“跨國快遞”。鞏固拓展環渤海內貿集裝箱中轉業務,支持山東港口煙臺集裝箱海運公司打造渤海灣南岸“海上巴士”船隊。到2024年,對日韓航線達到15條,內貿航線達到23條。支持渤海輪渡做強客滾運輸,做大貨滾運輸,推動中韓輪渡常態化運營。建設芝罘灣供應鏈服務中心。以海上世界“雙子樓”為載體,引進培育港航經紀、船舶租賃、船舶交易、電商服務等產業,吸引船代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到2024年,引進培育航運服務企業120家以上。
突破發展海工裝備產業。集聚發展臨港核電產業。到2025年,核電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方案》還提出,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支持體系。對現有經營煙臺港內貿航線的航運企業進行補貼,以上年度集裝箱重箱吞吐量為基數,按年度增量每標準箱給予200元補貼;對在煙臺港新開內貿航線的航運企業,航線運營1年以上且持續正常經營的,連續3年每年給予200萬元補貼;鼓勵開辟外貿航線,新開辟國際航線且持續正常經營的,自航線開通之日起,連續3年每年給予船公司600萬元至1000萬元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