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入境政策優化,經歷了近三年“冰河世紀”的出境游重啟在即,在此之下,我國的各大郵輪也準備好揚帆起航。首艘、第二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的相繼開工建造,無疑帶動了我國郵輪以及郵輪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當下,郵輪游的“卷土重來”也使人們對于中國郵輪產業的發展前景有了更高的期待。中船嘉年華郵輪首席執行官陳然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談道,“疫情三年,挑戰與機遇并存,如今重啟在即,我國郵輪產業也即將乘風破浪。中船嘉年華旗下的4艘大型郵輪未來也將構成中國最大的郵輪船隊之一”。同時,未來三年,從岸上到船上中船嘉年華將招募上萬名郵輪專業運營人員,加強培育海洋人才,使中資郵輪品牌形成核心競爭優勢。
準備重啟 制定郵輪防疫安全指南
出入境政策的優化調整,意味著中國郵輪市場即將擁抱“春天”。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的《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后優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的公告》,將逐步恢復水運口岸客運通關,允許符合條件的水運口岸恢復客運班輪旅客出入境,試點恢復國際郵輪旅客出入境。在停滯了近三年后,國際郵輪旅游重啟在即。
“疫情三年,是中國郵輪旅游發展歷史上受到重創的一個階段,郵輪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如郵輪停航、疫情防控、游客風險感知、突發事件處理等。”陳然峰說道,“作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市場,整個郵輪行業都在企盼中國市場的復蘇。在出入境旅游將有序恢復的同時,一系列郵輪相關的利好政策和倡議也在逐步出臺,郵輪市場復蘇的氣息越來越濃。”
而面對消費者釋放的龐大需求,中船嘉年華也“快馬加鞭”地進行了復航布局。“疫情后郵輪的防疫安全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陳然峰表示,針對不久后的復航,中船嘉年華制定了一套郵輪防疫安全指南,從登船期間精確劃分客人動線以及增強登船區域消殺,到船上的全方位防疫工作,其中包括洗手消毒站增設、郵輪防疫安全演習、公共服務空間的隔離和消殺措施、配備專業的醫療團隊及防疫物資。
郵輪建造 首艘國產大郵輪預計今年交付
“未來,包括首艘、第二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以及大西洋號和地中海號,中船嘉年華旗下的4艘大型郵輪將構成中國最大郵輪船隊之一。” 陳然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信心十足地喊出了自己未來的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陳然峰也在和自己的團隊一起努力著。
隨著首艘、第二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的相繼開工建造,建設進度、交付時間、未來航線等話題也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針對首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的建造進度,陳然峰透露:“目前,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已經完成全船貫通,并已轉入設備功能調試和內裝的階段,預計于2023年交付,開啟上海母港季,執航東亞及東南亞國際航線。”據了解,該郵輪總噸為13.55萬噸,基于嘉年華集團使用的Vista級平臺,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節,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
而在2022年8月,中船嘉年華第二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造,這也標志著中國船舶工業已初步掌握大型郵輪設計建造關鍵核心技術,邁入了“雙輪”建造時代。
“正在建造中的中船嘉年華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總噸約為14.2萬噸,總長341米,型寬37.2米,最多可容納乘客5232人,擁有客房2144間。” 陳然峰在進一步介紹該郵輪與首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的不同之處時說道,“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將結合此前積累的大型郵輪建造技術與經驗,在建造方面從工藝工法創新、設備調試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強化生產準備。該郵輪的具體交付時間將在確認后對外公布。”
品牌運營 有望推出“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除了建造郵輪外,中船嘉年華也在品牌運營方面下著功夫。前不久,中船嘉年華推出了旗下全新中國郵輪自主品牌——愛達郵輪(Adora Cruises)。“目前在建的首艘以及第二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都將隸屬于愛達郵輪品牌旗下。”陳然峰表示。
針對品牌定位,陳然峰介紹,愛達郵輪結合本土優勢與國際視野,擁有自主設計船體和空間的優勢,打造出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郵輪出行體驗,并聚焦主力消費群體,包括新生代、新老人以及新中產家庭。
據了解,在航線體驗方面,愛達郵輪品牌將為游客提供國內和國際游等長、中、短結合的郵輪旅游航線。其中,短途的周末游主要定位上班族、親子家庭,為其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中長航線的國內和國際游將提供更高品質的船上體驗及岸上觀光特色線路產品。此外,愛達郵輪還有望推出“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我們計劃將首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的母港定在上海,上海作為‘郵輪之都’,可謂是中國郵輪市場的‘半壁江山’,上海及周邊地區的消費者也是較早接觸并體驗到郵輪出游的人群,環境及市場都較為成熟。”陳然峰也針對下一步做好了相應的布局,“未來,中船嘉年華將采取多船多母港運營策略,航線部署將會覆蓋華東、華南、華北等地的多母港,全年運營東亞及東南亞國際航線。并根據不同港口與城市的條件與要求,靈活部署相關船只。”
探索未來 招募萬名海員彌補人才短板
“發展郵輪建造、打造本土郵輪船隊、建立中資郵輪品牌有助于推動構建自主可控的本土郵輪產業生態。”談及郵輪本土化運營時,陳然峰說道,郵輪是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中資郵輪品牌要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在郵輪市場搶占一席地位,勢必要發揮本土優勢,將中國特色根植于品牌建設,造中國郵輪講好中國故事。
根據《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7)》,2016年全球郵輪市場游客量達2470萬人次。從郵輪客源地市場來看,中國以郵輪出境游客年總量達210萬人超越德國躋身全球第二大郵輪市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大熱的郵輪市場上,海上航行的絕大多數都是外籍郵輪,很少有我國本土郵輪運營。
與外籍郵輪相比,我國本土郵輪還存在著運營管理能力弱、郵輪人才匱乏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中船嘉年華也在“馬不停蹄”地探尋著問題的答案。“我們團隊正在重構和整合銷售渠道以及構建多渠道旅業營銷系統,在立足于傳統渠道的同時,采用多條渠道的分銷和直銷體系兼并同行。”陳然峰進一步解釋道,“我們將持續拓展渠道的廣度和深度,加強線上直銷、異業合作、商務會獎等渠道的營銷力度,推出‘船票+’的產品銷售概念。”
除了銷售運營外,培養郵輪人才也是當下我國郵輪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談及人才建設,陳然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船嘉年華郵輪現已啟動海員招募計劃,共發布了近百名核心崗位管理和運營人員的招募需求, 未來三年從岸上到船上將招募上萬郵輪專業運營人員。”
“同時,以培養優秀管理人員為目標的‘船員管培生招募計劃’也在推進中,吸引應屆畢業生加入,加強海洋人才的培育,注重對郵輪產業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陳然峰還談道。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