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下屬的破冰船運營商Atomflot與俄羅斯遠東紅星造船廠(Zvezda)簽署協議,將共同建造世界最強大的“領袖”(Lider)號重型核動力破冰船。這艘破冰船計劃在2027年交付。該項目是全球最大重型核動力破冰船建造項目。
“領袖”號是第一艘10510型120兆瓦核動力破冰船,船身長205米,滿載排水量7.1萬噸,比俄羅斯目前正在建造的全球最大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還長50米。該船將采用兩個RITM 400試驗堆,使其有能力穿越北極最厚的冰層。俄羅斯計劃至少建造3艘同級別核動力破冰船。
“領袖”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四季均可在北極航道東北航線破冰護航的破冰船,可鑿開厚度四米以上冰層,開辟寬度50米走廊,引導船隊以每小時10~12海里速度航行。在“領袖”號投入運營之后,俄羅斯北方航道將實現全年通航,由此便可以確保LNG船等大型船舶能順利在東西方之間航行。
“領袖”號破冰船的建造是為了促進北海航線(NSR)貿易,這條航線對于加強俄羅斯和亞洲的聯系而言至關重要。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指出,作為歐亞之間的一條捷徑,北海航線可以媲美蘇伊士運河。
除了“領袖”號之外,目前俄羅斯還在波羅的海造船廠建造5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22220型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萬噸,可以破除3米厚冰層,功率為60兆瓦,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動力最強大的破冰船。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裝備兩個RITM-200核反應堆,每一個具有175兆瓦的熱容量。這些破冰船被俄羅斯海事登記局(RMRS)歸類為第9型破冰船。
據了解,今年1月15日,俄羅斯前總理梅德韋杰夫在辭職當天簽署決議,批準撥款1270億盧布(約合18.5億歐元)的聯邦預算用于“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的建造。這是梅德韋杰夫在任期間簽署的最后文件之一。按照規劃,俄羅斯政府將在2020年至2027年間從聯邦預算中劃撥經費。
“破冰船是世界各國推進極地戰略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俄羅斯則是世界上擁有極地破冰船數量最多、技術最先進、極地作業能力最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核動力極地破冰船的國家。俄羅斯在破冰船技術、裝備和作戰應用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目前,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已發展四代六型核動力破冰船,其中包括在研項目。據了解,俄羅斯迄今已建成10艘核動力破冰船,但只有4艘在役,1艘剛于2019年12月14完成首次試航驗證工作,另外5艘已退役。這10艘破冰船可分為三代四型(項目)。”
第1代
“列寧”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建于1956年,1959年服役,1989年退役。該船長134m,寬27.6m,高16.1m,吃水深度10.5m,破冰能力1.7m,排水量達19240t,最大航速為19.6節,主動力裝置功率為44000hp;原裝備3座90兆瓦OK-150型壓水堆,后由于在換料期間發生事故,堆芯受損嚴重,于1970年換裝了2座159兆瓦OK-900型壓水堆,為螺旋槳提供32兆瓦推動力;主要進行北冰洋地區的考察和救援活動,在北海航線上執行破冰和引導運輸船只的任務。
第2代
第2代核動力破冰船共8艘,包括“泰梅爾”級2艘和“北極”級6艘。
目前,6艘“北極”級中只有“亞馬爾”號和“勝利50周年”號仍在服役,另外4艘已退役。它們均長148.5m,寬30.5m,高17.25m,排水量23000t,破冰能力2.5m,排水量達19240t,最大航速為20.8節,主動力裝置功率為75000hp;裝備有2座171兆瓦OK-900A型壓水堆,為螺旋槳提供54兆瓦推動力。
其中,“勝利50周年”號裝有兩個核反應堆,裝有最新的衛星導航和數字式自動操控系統,另外船上裝備的6艘救生船也是為在冰區救援航行所特制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新、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核動力破冰船,這也使得其成為俄羅斯眾多“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里的巨無霸。
“泰梅爾”級(10580)裝備有1座171兆瓦KLT-40M型壓水堆,為3個螺旋槳提供35.5兆瓦推動力,主要用于在海岸、港灣甚至內河河口等淺水區實施航道破冰作業。“泰梅爾”級包括“泰梅爾”號和“瓦伊加奇”號。它們均長150m,寬28m,吃水8.1m,排水量18500t,破冰厚度為1.7m,速度18.5節。目前這兩艘破冰船均在服役。
第3代
第3代核動力破冰船為LK-60YA級(項目22220),包括“北極”號、“西伯利亞”號和“烏拉爾”號。該項目的船只用于替換“北極”(項目10520)和“泰梅爾”(項目10580)。2009年冰山中央設計局開發了核動力破冰船的技術設計。作為核電站的一部分,使用了新型的RITM-200集成反應堆電站。該型核動力破冰船有三大特點:船型尺寸最大,動力更強,有更高的破冰效率。
“北極”號長173.3m、寬34m,排水量3.35萬噸,最大航速可以達到22節。乘員75人,服役期為40年,造價約為369億盧布(約6.4億美元)。它配備兩座175兆瓦RITM-200型核反應堆,為螺旋槳提供60兆瓦推動力,具備9級破冰能力,可以破除3m厚的冰層,能夠在北極條件下為船隊引航。2號艦“西伯利亞”號排水量為33540t、長173.3m、寬34m、吃水10.5m、采用2座175兆瓦的NPS-200型核反應堆作為動力、3具螺旋槳推進、航速22節。
第4代
第4代核動力破冰船包括“領袖”級和LK-40級(10570)。
“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項目10510)設計用于在北海航線全年載重量超過100000t,寬度超過50m的大容量運輸船的引航。也就是說,專門用于確保船只沿歐洲到亞洲的最短北海航線航行。特別是,新破冰船將必須為天然氣運輸船和油輪提供全年的護航,包括向韓國、日本和中國運送碳氫化合物燃料的船只。
JSC Afrikantov OKBM(下諾夫哥羅德)已開始為新的“領袖”項目的破冰船開發RITM-400核動力裝置的技術設計。正在開發中的設備的熱功率為315MW,是其前身RITM-200(175MW)功率的1.8倍。該最新型核動力船的獨特設計將確保目前無法使用此航線的大型油輪和干貨船也能沿著北海航線航行。在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確定的船體輪廓和120MW的推進器功率將為破冰船提供前所未有的破冰通暢性。根據計算,“領袖”級將能夠輕松克服厚度超過4m的北極冰,并為寬度為50m的領航船奠定運輸通道。“領袖”級將能夠以15節的速度通過兩米長的冰。該型破冰船的設計花費大約3年的時間。
“領袖”級總排水量將為71380t,長209m,寬47.7m,高20.3m。該船將接收兩座RITM-400核反應堆,其推進器功率為120兆瓦,每個的熱功率為315兆瓦。該船的推進器包括四個螺旋槳。預計該型破冰船在水中的速度將達到24節(每小時44公里),而在2m厚的冰中將達到12節,破冰厚度近4m,各項參數與LK-60級均有較大提升。該船的設計使用壽命為40年。機組人員將包括127人。
除此之外,工程師表示,“領袖”級將由能夠“自我診斷”金屬腐蝕的材料建造,并可在檢測到損傷后進行“自我修復”,因此其維護需求很小。“領袖”級還采納了“開放船尾”的新理念,開始廣泛使用模塊化技術,其船尾是自由艙,可依據任務需要搭載不同的作業模塊,其中包括反潛裝置、導彈、火炮、以及無線電或潛水設備等特種集裝箱模塊,快速完成多種功能之間的轉換。
LK-40級(10570)是冰山設計局與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在聯邦目標計劃“2009-2016年開發民用航海設備”的框架內,開發的一個海上型核破冰船項目,該項目船只將在北極地區運行。在開發破冰船的過程中,采用了創建“船舶-通用基礎平臺”的概念。該項目在總體位置,船體結構,能源系統和設備的配置,安全系統,導航等方面具有許多相同的解決方案。專家指出,該概念將允許創建裝備不同類型的設備的各種類型的海上核破冰船。他們用于支持海上作業。
冰山設計局表示,在10570項目的基礎上,有可能制造出低吃水破冰船,用于維修和修理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設施的破冰船,用于現場重型建筑工作的船,用于地震勘探的破冰船。
來源:中國船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