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海洋山港迎來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的重要突破——中船集團七一一所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OCCS)系統在14000TEU大型集裝箱船上,與上港集團能源公司、上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成功合作完成全球首次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LCO?)接卸作業。
這一創新實踐標志著中國率先構建了“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儲—船對船接卸再利用”的完整生態閉環,為國際航運減排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破局海上碳轉運難題
面對國際海事組織(IMO)凈零排放框架的硬性約束,船舶碳捕集技術成為航運業脫碳的關鍵路徑。七一一所自主研發的船舶碳捕集系統,實現了二氧化碳綜合捕集率超80%、捕集純度達99.9%的國際領先性能。
七一一所環保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蘇毅表示:“去年4月底,我們在洋山港完成了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二氧化碳的船岸卸載作業,但國內港口目前還沒有大規模配套二氧化碳回收設施,船岸連接卸載模式對港口基礎設施要求較高,如碼頭適配性、吃水限制等,靈活性不足。”
液態二氧化碳的高效安全轉運,是船舶碳捕集技術大規模應用的關鍵,而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接卸成為破局海上碳轉運難題的關鍵。
“整個接卸作業過程涉及精密的船位控制、復雜的管道連接與壓力管理,任何細微的操作偏差都可能帶來風險。”據蘇毅介紹,在此次洋山港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接卸過程中,七一一所碳捕集團隊與各相關方密切溝通,合理設計接卸作業計劃、設置作業限制區域、制定緊急情況預案,最終圓滿完成了這一全球首創性實踐。
相較于船岸連接模式,船對船接卸技術顯著提升了操作靈活性,使海上靈活操作、快速響應不同海域船舶的二氧化碳接卸需求成為現實,為全球港口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的現狀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也為航運業大規模應用碳捕集技術掃除了關鍵障礙。
引領國際標準制定
作為全球首創性實踐,此次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接卸作業不僅贏得了航運業的廣泛關注,也得益于行業力量的共同推進。
全球海事脫碳中心(GCMD)首席執行官盧月玲教授表示:“很榮幸參與全球首次船對船卸載船上捕集液態二氧化碳(LCO?)試點項目,此次采用最具規模化潛力的卸載方案,為探索碳價值鏈奠定重要基礎,也期待通過本次試點項目更進一步地探索液態二氧化碳的后續運輸與應用路徑。”
自2024年初交付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統以來,七一一所已成功完成多次國內外液態二氧化碳卸岸,實現了二氧化碳從燃料燃燒產生到回收利用的閉環,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船舶CII(碳強度指標)核算扣減。此次船對船卸載的液態二氧化碳將通過轉運船輸送至封存和再利用終端,實質性削減船舶碳排放。
船舶碳捕集技術的成熟應用將有力帶動碳捕集、運輸、利用與封存(CCUS)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加速全球航運綠色轉型。基于此次船對船液態二氧化碳接卸實踐成果,七一一所將攜手國內外合作伙伴,積極參與并推動國際海事組織(IMO)關于船舶碳捕集與轉運的相關法規和標準制定工作,加速全球碳循環產業鏈建設,為實現航運業凈零排放目標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