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在上海開幕

    2018年12月5日上午,目前國際海事領域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學術會議之一 ——2018年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在上海開幕。除主題報告外,本屆大會共設27個學術專場,現場交流論文近180篇,有來自世界15個國家的800余位專家和學者將出席為期三天的會議。




    在上午舉辦的開幕式和主題報告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曹鋼、丹麥海事局局長Andreas Nordseth,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伍繼宏、上海市科協副主席陳麗、本屆世界海事技術大會主席學會一一美國造船工程學會理事長Martin Toyen,下屆世界海事技術大會主席學會一一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理事長、2018 年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主席邢文華等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招商能源運輸的黃涌泉、江南造船的胡可一、DNV GL的Pierre C. Sames、ABB的Eero Lehtovaara等資深專家發表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曹鋼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船舶工業是中國最早走向世界的重點產業之一,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推動全球海事技術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國船舶工業經受住了國際船市近10年的持續調整,行業發展基本保持平穩,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綜合來看,中國船舶工業已經站在了新的更高的發展起點上。新一輪科技革命為船舶工業創新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多領域技術群體突破和交叉融合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深刻變革。全球造船業和航運業正加速朝著安全、綠色、智能轉型。對于船舶工業而言,以更先進的裝備提升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能力,以更綠色的裝備為海洋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是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曹鋼希望通過本屆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上充分的交流和研討,將進一步促進跨地域、跨領城的合作,促進世界海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是目前國際海事領域知名的專業學術會議,每三年舉辦一次。由世界海事技術大會這一全球性海事技術學術組織主辦。世界海事技術大會由全球來自17個國家的21個造船學會組織組成。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于2012年加入世界海事技術大會,并成為其國際常設委員會成員。為提升中國海事業界的學術影響力,促進全球業界的學術技術交流,我國積極申辦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并于2013年正式取得WMTC’18的舉辦權。這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

    2018年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除主題報告外,共設“智能船設計、海事規范、水動力學/CFD、FPSO/ FSRU/ FLNG、集裝箱船安全、壓載水處理、智能船舶建造、船舶設計新概念、極地技術、EEDI/排放/燃料、大數據/數據安全、振動/噪聲、輪機工程、先進船舶技術、船舶設計方法、水下技術/深水/海底技術、綠色技術、智能船/自主航行、碰撞、疲勞、風險/安全/可靠性、監控與測量”等27個學術專場,現場交流論文近180篇。會議同期還將舉辦學生創新設計大賽和趣味比賽。

    本屆會議主席邢文華表示,今年正好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船舶工業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之一,是最早走出國門的裝備制造業。40年來,開放與合作促進了中國船舶工業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全球相關產業的進步。2018年世界海事技術學術會議的召開將為中國與全球同行的深入合作和交流搭建理想的平臺,為促進全球海事業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