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米高空示威!韓華海洋分包工人罷工繼續升級!

    3月15日早上4點,韓國首爾韓華集團總部大樓前,韓華海洋船廠分包工人代表金亨洙爬上30米高的通信塔,開始“高空靜坐”示威,要求擴大員工就業并改善待遇。此次行動標志著韓華海洋持續近一年的勞資糾紛正向極端抗爭形式升級。

    沖突升級:從地面到高空的抗爭

    罷工源于2024年韓華海洋勞資集體談判的破裂。金屬工會巨濟統營固城造船轉包分會(分包企業工會,以下簡稱工會)多次提出擴大無固定期限員工的雇傭、提高獎金等訴求,但總承包方韓華海洋以“非直接雇主”為由拒絕協商。

    工會表示,2017年前,分包企業員工可以收到550%的獎金。但受造船業嚴重衰退影響,2017年的獎金驟降至零,直到2023年才部分恢復到50%。在2024年的談判中,工會要求將獎金提升至300%,不過這一要求遭到拒絕。

    即便工會最終妥協,僅要求 “在現行50%獎金的基礎上小幅提高”,資方依舊堅決反對。此前,工會已通過帳篷示威、絕食等方式持續抗爭123天,在韓華總部前的帳篷靜坐亦已持續68天。

    工會指出,韓華海洋在2024年談判中多次推諉責任,甚至在當地社區和國會議員調解后,仍以“需召集分包公司代表”為由拖延。金亨洙發表聲明稱:“為什么歧視分包工人?我們已退無可退,這是最后的選擇。”他強調,外包工人承擔著80%以上的直接生產工作,卻因“多層分包”制度陷入就業不穩定與低薪困境。

    歷史重演:2022年罷工與結構性矛盾

    此次抗爭是2022年51天罷工的延續。當年,工會為抗議獎金被全額削減至零,組織大規模罷工,導致韓華海洋(時為大宇造船海洋)因生產延誤損失8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當時,工會副會長柳崔安甚至將自己關進1立方米的鐵籠,堵住船塢出入口,導致建造工作中斷。盡管罷工迫使資方在2023年提高了50%獎金,但勞資矛盾未根本解決。

    今年1月19日,韓國法院對主導51天罷工的工會會長金亨洙作出判決,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100萬韓元罰款。此外,該分包工會副會長柳崔安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緩刑3年,其他成員也被分別判處緩刑和罰款。

    數據顯示,2016年造船業低迷后,韓國造船廠通過大規模裁員與外包化降低成本。熟練正式工占比從70%驟降至30%,外包工人薪資遠低于正式員工。工會批評稱,資方在行業繁榮期(2024年韓華海洋盈利約12億人民幣)仍依賴低薪外籍勞工和多層分包,導致“用工荒”與“就業質量下降”惡性循環。

    未來走向:僵局待解

    此次行動正值工會領導人面臨法律壓力。金亨洙及柳在安因2022年罷工被判處緩刑,韓華海洋更索賠470億韓元損失。工會發言人在記者會上強調:“高空訴求的本質是‘外包工人也是人’,必須終結歧視。”

    金亨洙站在示威人群后的通信塔上

    韓華海洋目前仍回避直接談判,該船企強調,并不直接與分包工簽勞動合同,“該發的錢都已經發給分包公司了,我們甚至提前支付了預付款,已經做的夠多了”。

    但同時,韓華海洋發言人也承認,如果總包方不提高價格或提前付款,那么分包公司拖欠工資在結構上是不可避免的,“去年供應商很困難,拖欠工資的情況很多。”

    隨著局勢的持續,船廠的勞資沖突可能進一步加劇。工會表示,若訴求仍被忽視,不排除采取長期化、更激烈措施的可能。

    本站文章如未標明來源,均為本站編譯、編輯或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龍de船人”,違者必究。

    為您推薦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