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隨著卡塔爾ISND 5-2項目最后一條10英寸海管鋪設完成,我國自主研發的海洋工程CMT(冷金屬過渡)全自動焊設備成功實現首次應用,對提升我國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快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CMT全自動焊設備是一種更“聰明”的海管焊接設備,通過智能控制焊絲進退和精細調節電流,精準控制焊接能量和焊絲熔化量,實現低熱量輸入、幾乎沒有飛濺的效果,能有效減少變形、焊穿等常見問題,廣泛應用于強酸抗硫腐蝕海管焊接。
據了解,本次鋪設的海管為強酸抗硫腐蝕管道,總長度約13公里,主作業船為我國首艘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 201”。CMT全自動焊設備累計運行1200余小時,完成超1000道焊口焊接,焊縫總長度約1000米,整體焊接一次合格率超97%,各項關鍵指標均達到設計水平,全面驗證了國產焊接裝備在復雜工況下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此前由于技術壁壘、實驗數據缺乏等因素,國產CMT全自動焊設備在海洋工程領域多局限于實驗室和車間驗證環節,面臨核心工藝參數庫積累不足、穩定性驗證周期長、工程化應用經驗缺乏等瓶頸。
為此,海油工程依托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成立CMT全自動焊設備專項工作組,聯合國內知名高校和廠家進行研發,成功攻克20余項關鍵技術難題,開展數百次模擬焊接試驗,持續優化系統焊接參數、機械適配性和環境適應性。
項目自主開發無襯墊焊接工藝,有效解決裂紋、變形和氫致開裂等問題,顯著提升焊縫耐腐蝕性與結構可靠性,為極端服役環境下的長壽命海管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下一步,海油工程將圍繞“研發—應用—維保”全生命周期,打造CMT全自動焊設備管理體系,推動裝備向高精度、高效率,作業能力躍升及規模化應用,系統搭建覆蓋工藝優化、操作規范、維護保養的全鏈條焊接人才梯隊,為加速形成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