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油首口超深水“探轉采”一體化井首戰告捷

    8月12日,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完成對陵水17-2-15d井的臨時棄井作業,該井是國內首口從源頭設計的深水“探轉采”一體化井。前不久,這口井在瓊東南盆地1500多米的超深水海域探獲230米厚優質天然氣層,新增可觀的經濟可采儲量。臨時棄井后,海南分公司將立足已發現的儲量完善配套設施,將該井由探井轉為開發井生產油氣。

    據悉,這是中國海油踐行高價值勘探開發的一次有效探索。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成本高,尤其是鉆井作業。相比此前同區域按傳統方式實施的“探轉采”井,這口從源頭設計的深水“探轉采”一體化井,可節省費用約3000萬元。這對進一步降低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成本、加快儲量向產量的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2021年,海南分公司就實踐過傳統的深水探井轉開發井。公司立足對“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的地質認識,建立了深水探井轉開發井的可行性評估技術,并對該氣田6口探井進行評估,認為其中的2口探井適宜轉采并獲成功,由此節約鉆井成本約4億元,且提升了氣田的開發效果。

    “當時這兩口井鉆完后,我們保留了井口,為后續‘探轉采’提供了可能。如果說這兩口井的‘探轉采’屬于利舊,那么此次對陵水17-2-15d井進行‘探轉采’,則是從源頭開始的有意設計。”海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投產后,海南分公司持續加大對氣田周邊海域的地質研究力度,認識到這里具有優質的剩余潛力目標,但儲量規模較小亟須克服經濟勘探開發的難題。

    為此,技術人員進一步深化創新,從井位部署階段就考慮“探轉采”事宜。公司創新建立“鉆前四個清楚”的目標評價體系,即清楚氣藏模式、儲層物性、溫壓系統、流體性質,以確保勘探效果;提出“鉆后三個明確”的作業決策標準,即明確水體大小、產能高低、儲量規模,以確保轉為開發井后的生產效果。技術人員還根據探井和開發井的雙重要求,不斷優化井型、井身結構,選用合適的井口、套管等,最終部署了陵水17-2-15d井。

    7月21日,陵水17-2-15d井開鉆。項目組精細實施,于8月5日完鉆,鉆遇優質厚氣層。完鉆后,該井井眼保留,臨時棄井。后續,海南分公司將在該區域新建水下生產系統、新鋪設海管,依托“深海一號”動用這口井新探明的儲量。

    陵水17-2-15d一體化井的成功實施,為有效降低深水油氣田勘探開發的經濟門檻,特別是為深水區優質小規模目標的高價值勘探開發探索了新路。后續,海南分公司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探轉采”工作程序,不斷加大“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周邊海域的勘探力度,以更深入的勘探開發一體化實踐,努力實現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全生命周期提質增效。

    本站文章如未標明來源,均為本站編譯、編輯或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龍de船人”,違者必究。

    為您推薦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
  •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