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振華重工消息,近日,ZPMC在港機裝卸領域斬獲全球首張碳足跡核查證書!這不僅為該公司港機產品貼上低碳身份標簽,更進一步筑牢“ZPMC”品牌的綠色底色。
產品碳足跡(Product Carbon Footprint,PCF),作為衡量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試金石”,涵蓋產品在全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碳中和背景下,只有摸清碳排放的‘來龍去脈’,才能精準找到港機產品減排降碳的突破口。”振華設計研究總院創新院副院長袁峰的話語,道出了“ZPMC”品牌對可持續發展的深刻理解與堅守。基于此,ZPMC迅速組建了一支港機產品碳足跡核算團隊。
首次核算工作,ZPMC選取混合動力供電系統輪胎吊作為對象。該產品相比傳統輪胎吊節能減排超過50%,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00余噸,相當于植樹1萬余棵的固碳量,是公司典型的綠色低碳產品。對其碳足跡的“深度解密”,不僅為其他港機產品綠色升級提供了參考,更讓“ZPMC”品牌的綠色底色實現協同提亮。
為體型龐大、結構復雜的重型機械完成全生命周期碳核算,首要任務是繪制產品“碳圖譜”。通過多部門協同梳理原材料清單和工藝清單,最終追溯出8大類3000余種原材料、7道生產工序和2類運輸方式,為核算工作奠定基礎 。
面對3000余種原材料構成的“碳圖譜”,龐大的原材料數據是解題的基礎。項目負責人陸青介紹:“港機產品碳足跡核算在行業內尚屬空白,部分供應商無法提供準確的數據。”沒有原材料數據,就無法選擇合適的碳足跡排放因子進行計算。陸青帶領團隊分頭收集產品樣本、開展一對一咨詢,將缺失的信息收集齊全,使得原材料數據覆蓋率達到99.47%,超過國際認證要求的95%,形成了供應鏈碳足跡數據采集標準模板。
生產數據收集同樣面臨難題。基地生產環節的能源消耗數據按工序、車間進行統計,而產品碳足跡核算需要的是單臺設備的生產數據,“如何將這些數據合理分配到單臺目標設備,就像要把整棟樓的電費精確分攤到每個插座上。”項目資深專家周筱川的比喻道出艱巨性。他迅速組織項目團隊與認證專家一同深入基地各工序生產車間走訪調研,經過反復比對分析,創新提出“工序碳權重分配方法”,為生產數據精準分配提供科學依據。這種創新,正是“ZPMC”品牌為擦亮綠色底色在技術層面做出的突破。
通過港機產品碳足跡核算技術的開發,ZPMC成功建立了行業首個適用于港機產品的碳排放核算模型,編制了企業標準《產品碳足跡核算要求——港口起重機》,對港機產品碳足跡量化的實際操作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而這一成果,既是公司“12366”綠色低碳工作思路的硬核體現,更是ZPMC在綠色標準制定領域掌握主動權,樹立行業低碳發展新標桿的體現。
近年來,ZPMC 持續深耕技術創新與生態保護,研發輕量化、低風阻、低能耗的港機產品。例如開發的多款輕型岸橋產品,大車運行年用電量節省20%;Model S高速自動化軌道吊整機運行能耗降10%;純電跨運車實現尾氣零排放、運行低噪音。這些產品迭代,讓“綠色是 ZPMC 品牌的底色” 這一認知愈發清晰可感。
在海工領域,ZPMC 同樣拓展綠色版圖。15000方艙容雙燃料動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鱘”輪填補了國內清潔能源挖泥船的空白,可減少90%的氮氧化物及20%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被授予“產品碳足跡證書”;JSD6000起重鋪管船采用的SCR氮氧化物處理設備能夠將柴油機排煙中氮氧化物含量減小90%。這些突破,讓“ZPMC”品牌的綠色底色得以在更廣闊的領域延伸。
雙碳目標下,ZPMC始終以關鍵核心綠色技術研發為錨點,為全球用戶提供涵蓋裝備研發、生產、運營的全周期低碳方案,助力港航業在“碳中和”浪潮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ZPMC 將繼續以行動證明“綠色是品牌的底色”,讓每一臺港機、每一艘海工裝備,都成為這抹底色最生動的詮釋。